追踪病虾:台南发现疑似虾类虹彩病毒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病毒,虹彩病毒,养虾产业
  • 发布时间:2020-10-14 20:27

  近年,一种新的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在大陆水产养殖界流行,而台湾地区养虾场也发现此病毒的身影,为免产生重大损失,需要尽快建立 DIV1 的检测应对措施,并及早预防

  一、虾虹彩病毒感染之外观观察

  养虾产业为全世界提供重要的消费水产品,但是近十年来一直受到病毒性疫病的侵袭,如虾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陶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与黄头病毒(Yellow-Head Virus,YHV),而细菌性的疫病如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都给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近有一种新兴的病毒——十足目 虹 彩 病 毒(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DIV1)。中国大陆作为最大的养殖虾生产区之一,2014 年在福建省发现红鳌螯虾(澳洲淡水龙虾)体内存在这种病毒,并临时命名为红鳌螯虾虹彩病 毒(Cherax quadricarinatus iridovirus,CQIV)。 当 年 12 月, 位 于 浙 江 省 的白虾养殖场也发现一种新型虹彩病毒,被命名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rimp hem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事实证明此种病毒也会感染俗称泰国虾的淡水虾类。

  感染白虾的临床病征明显,包括身体略带红色,肝胰腺萎缩并褪色,以及空肠等。而泰国虾则会沉入水底,且额角甲壳下方有白色圆形区域。今年4-6 月间,台南地区发现疑似虾虹彩病毒感染,通过分别追踪几处发病的白虾与草虾,外观如图 1、2 所示,肝胰腺萎缩并褪色。为免产生重大损失,需要尽快建立 DIV1 的检测应对措施,并及早预防。

  二、虾虹彩病毒感染之基因分析

  虹彩病毒科是一族有双链 DNA基 因 组 的 病 毒。 虹 彩 病 毒 科 的 原 文Iridoviridae,来自希腊字中的 Iris,有彩虹的意思。因为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宿主,例如昆虫和鱼类,其身体表面会呈现特别的色彩,因此被称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在 1954 年,从一种大蚊(Crane fly)的幼虫身上发现。虹彩病毒可感染的生物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两栖类、鱼类、昆虫都曾发现被虹彩病毒感染的记录。分类上有五个属 :绿虹彩病毒属、虹彩病毒属、鱼类淋巴囊肿病毒属、蛙科病毒属、巨细胞病毒属。

  此前被命名的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已被修订为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虹彩病毒之亲缘关系图如图 3所示。目前台南地区所收集到的样本,依据外套蛋白基因分析,尚无明显变化的迹象。

  三、减缓虾虹彩病毒感染之对策

  十足目虹彩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疗,往往造成养虾场严重损失,更棘手的是,螯虾、螃蟹等甲壳类动物感染时并无症状,也不会出现异常死亡情形,因此容易被忽略,使得病毒扩散出去。全台湾的虾类养殖又以白虾最多,正是十足目虹彩病毒致死率最高的虾种,所以必须尽快清查螯虾的感染情况。

  近年巨细胞病毒属主要感染石斑鱼与鲈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同时,也有重要的相关机能性添加物被研发出来,能促进提升养殖品种的免疫力以及改善其生长。目前正应用在感染虾虹彩病毒发病的白虾之中,显示出一定效果,未来有降低风险的可能,似乎有横向尝试的空间。

  四、开发室内高密度虾类养殖之可能性

  传统养殖虾子无法摆脱用药的宿命,主因是养殖环境污染,病原量增多,为避免虾只感染疾病,只能在喂食中投药预防。因为使用规定内合法的药物,法令也规范了停药期,必须等药物代谢掉才能贩售,因此水产品的抗生素含量相对较低,对人体应不至于有害。

  不过,若收成后虾子含有抗生素,可能导致病原产生抗药性,强化它们的抵抗能力。假设人类可能被这些病原感染,那就无法以抗生素进行治疗。因此唯有开发新式机能性添加物才是未来正确的方向。目前新开发成功的广效性机能性添加物虾利康,适用于室内高密度白虾养殖。在 15 吨养殖水体中,由 5 万尾虾苗标粗到 100 尾 / 斤约有五成以上的存活率,若移到室外继续养殖约一个多月,就可达到 40-50 尾 / 斤的上市规格。

  洪健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