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设使命下的脱贫攻坚战略研究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脱贫,攻坚,战略研究
  • 发布时间:2021-01-18 20:20

  摘 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转折节点,在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汇期,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总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在实践中找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着力点,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在实现机制上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我国“十三五”期间所要实现的脱贫攻坚目标是解决生存、教育、医疗、居住等基本保障问题,而乡村振兴侧重乡村产业化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等,它所面对的贫困人口是指“相对贫困”状态的人口,其背后折射出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同步、城乡二元化结构等问题——由此可见,理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差异及一致性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直接反馈出两者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组织防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一要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强化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领导、组织、动员功能。按照“上下延伸、横向联动”的合作共建模式,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把党建资源集聚到生产一线,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凝聚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性。二要深化农村“领头雁”工程和“金种子”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储备。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将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培养选拔进村“两委”,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引领保障。三要延伸工作队选派工作,强化农村人才支撑。

  二、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过渡期内,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乡村及区域差异特征,循序渐进推动产业项目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既不懈怠贻失发展机遇、亦不能脱离实际拔苗助长,决策者要遵循市场资本规律和农民自由选择权,审时度势推动自然村合并、撤乡并镇、城乡融合,以夯实巩固乡村振兴主体地位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三、提升人才素质、基于“引育结合”打造三农工作队伍

  立足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从贫困治理过程维度说,人才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撑要素,它不仅关系到衔接实现路径的实效性,也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长效性。基于“引育结合”打造三农工作队伍,可有效提升人才素质。

  首先,以农业干部为抓手,提高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在综合素质衡量方面,可按照“爱农民、懂农业、驻农村”为基本标准,推举本地干部接受培训进修,在农业知识、农村治理、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加强教育。其次,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尤其是惠及三农的专业性人才,通过优惠落户政策、薪资待遇等条件,消除城乡之间人才流动的隔阂,提高有识之士向农村社会流动的积极性。再次,面向广大农业人口,加大培育“新型农民”投入力度,为乡村振兴储备庞大的生力军。

  四、发挥“帮扶”作用凸显界别优势

  农村人口脱贫与农民收入增长直接相关。如果农民收入降低,就可能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甚至可能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业界的精英和骨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政协组织要坚持打好助力脱贫攻坚对策建议“组合拳”,发挥政协委员各自特长,在精准扶贫中主动作为,各尽其能,协调推动各类扶贫资源精准输送到贫困村、贫困户。首先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开展扶贫捐赠公益活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利用教育界别政协委员的资源,对贫困地区开展师资培训,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救助。动员医药卫生界别的政协委员,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困难群众诊病送药、医疗救助、开展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培训上,齐心“斩穷根”,合力“摘穷帽”。其次是从产业扶贫入手。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有利于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可以发挥龙头企业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坚持把企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着重引领、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等模式,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实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再次是创新帮扶机制。

  五、优化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环境,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体系

  要凭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良好契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就业创业环境。在乡镇甚至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加大有区位优势的工业园区投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延伸,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逐步带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继承和发展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保障、工作重点等体制机制,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和“引路人”,并通过建立机制留人留心、实现“输血”变“造血”。

  六、结语

  综上,基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角度分析,前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后者是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两者在衔接实现途径上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 8-14+154.

  [2]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19-2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