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以A企业为例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管理会计,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
  • 发布时间:2021-03-30 14:47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革新,以往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在如今市场环境下难以奏效。本文以A企业为例,探讨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希望可以为同类型制定企业成本控制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多属于小规模的个人私企,存在实力不足、竞争力弱等诸多劣势,这些劣势造成了其发展的主要局限。同时,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成本控制,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将各类费用成本计入统一会计期间,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产品的具体成本。现今社会的金融环境日新月异,市场创新也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型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提升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控制是其必要手段之一。

  一、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要想得到优化需要从生产环节开始改变,这也需要适当的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在此之上构建出合理的企业价值链。建立可行且满足企业价值的全面成本核算系统,不断改善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内部之间的成本加以控制。管理会计工具并不是单单在企业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而是所有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得以利用和发挥作用,用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二、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原则

  市场是多变的,企业也是各不相同的,管理会计工具是一套相对固定的体系方法,不可能直接套用到每一个中小型企业。以下几点为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效益性原则。有效降低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保持产品质量不被降低是基本的要求,生产环节不会变得更加复杂,同时更应该关注,为降低成本所进行的成本控制投入资金和精力,不应该超过想要节约的成本。

  第二,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有目标从而选择具体的方案和策略,合理高效的使用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依照企业的属性和自身情况,确定目标成本,进而形成科学高效的体系。

  第三,时效性原则。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生产销售情况制定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市场永远在变化,外部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性,适用今天的方法明天并不一定会高效有用。应该不断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做出调整改变的同时,也应该适时、适当的检查以往的成本控制体系还是否受用。

  三、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A公司是山东省一家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传统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加工,生产生鲜类食品。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金6000万,2019年销售额超过3亿。企业内部设有采购部、电商部、财务部、市场部、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物流部,通过近9年的努力,已经是山东省较为有名的企业。该公司在创立以来,产品销量尚可,但是企业成本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利润效益较低,资金链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影响企业的扩大和发展。

  A企业主要经营活动较为单一,成本费用多来自于A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该企业主要生产活动为生产加工,对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推广和销售是该企业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前企业采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只能粗略的了解生产制造的成本,对于研发和销售等其他费用的核算统计存在很多问题,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和对市场真实情况的洞察。

  为了构建成本控制体系,A企业实施了“管理会计工具月”计划,将管理会计引入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A企业计划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推动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总体的实施方案为,第一个月企业的主要部门例如采购,生产和销售部门,结合部门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活动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在管理会计师的指导下推动实施。第二个月评价考核上一个月主要部门的实施情况,将低效的方案舍弃重新选择,将有效益的方法继续优化,同时总结经验。第三个月,总结前两个月的实施经验,分析问题加以借鉴,进行企业全面引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成本控制。

  结合业务、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被遵循,不可为了实施而生搬硬套忽视现实条件,应结合部门特点制定目标,把需要降低的成本降下来,A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特点和各个部门的业务类型,主要采用了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预测等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实际,科学推进,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优化改革,逐步推进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程度,为企业增加效益。

  四、A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层重视度不高。新体系的引进需要全员的参与支持,这是成功引入管理会计工具必要条件。而做到全员的支持配合需要管理层面的高度支持和重视。A企业由于是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不算高,对新型体系,尤其是较为复杂的知识型体系,接受度和认可度都不高。导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各部门推进起来很有难度,出现相互推卸怠慢的现象。

  其次,难以形成体系。由于A企业的部门比较繁多,并且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企业本身各个部门就较为独立,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组合。导致如今引进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成本控制,也只是在各个部门分别进行实施,各部门相互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以至于不能实现标准化和体系化。

  最后,应用效果难以统计。由于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各部门各自为战无法进行标准的管理会计工具引入和实施,管理会计工具的实施效果也参差不齐,很难统计量化实施后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A企业应用过程中应对问题的对策

  首先,管理层高度重视与支持。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用来提升财务会计信息水平的手段,更是企业管理层决策和规划的重要辅助。企业管理层应当认识到和意识到管理会计的益处,重视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积极参与,注重引导,才能高效的实现降本增收的夙愿。

  其次,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单单来源于账本记载的时代早已逝去,会计信息系统化体系化不仅仅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长久保存和准确,更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最后,完善考评考核制度。之前各部门的各自为战和相互推卸,不积极配合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完善的考评考核制度。首先,没有高效考核导致不能责任到人,导致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者并不重视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其次,没有考核导致不能分析反馈往期的实施成果,不能得出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实施工作。可见完善考评考核是高效实施管理会计工具方案的保障

  六、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让很多本来就处于劣势的中小型企业变得更加举足无措,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否则面临的就是被淘汰。关注管理会计,成本控制、进行降本增效,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控制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等各个环节中的成本,将管理会计和成本控制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让小企业转变成精企业。创造利润,让企业活起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范建亭,刘勇.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中外企业差异——来自500强企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18,21 (06):110-126.

  [2]刘玉凤.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讯,2019,(20):146+14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