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的中国境界

  数千年前,中国茶被带到世界其他各地,从此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饮料之一。似乎没有人会抗拒茶的味道,它可淡可浓,可以与其他食材和平共处。即使脱离了古人阳春白雪的饮茶仪式,茶仍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发展出新的内涵。如今,全球每天都要喝掉20多亿杯茶,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饮茶,他们成为新一代的“茶人”。在他们的坚守与创新下,中国茶正在掀起新的浪潮。

  在杭州西湖龙井路附近,坐落着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茶史厅进门处,能看见一张被放大的茶树照片。这是云南勐海县的一株古茶树,已有800多年历史,盘虬苍老的枝干上冒出新芽。这样的“茶王”在中国已经发现了几百株,年纪最长的已有两千岁。品茶人多推崇古茶树,当得知杯中舒展翩跹的新茶竟来自百岁高龄的老树时,他们很难不为这历久弥新的滋味和不朽的生命力所动容。

  中国人饮茶大致经历了由繁入简的过程。南北朝之后,民族大融合促进了饮茶习俗的第一次大范围传播。此时以羹饮为主,将茶放到容器中,以热汤浇覆,再辅以香料调味,类似于煮粥。这种饮用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代,直到“茶圣” 陆羽强烈提倡茶汤的原味,中国人才逐渐改变了饮茶的方式。宋人喜爱点茶。先将茶饼碾成粉末,倒入沸水,再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粉与水充分交融,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到了明代,怕麻烦的朱元璋在全国推行更简便的制茶和饮茶方法。明代人直接以沸水冲泡茶叶,不加任何调味,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泡茶法。这种饮茶方式曾被人批评“粗鄙”“简陋”,但正因其快捷、简便,茶文化得以迅速传播,渗透进不同地域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

  茶早在远古诞生之初就具备隐者的属性。它谦和,与水果、鲜花、牛奶甚至咖啡都能融汇出和谐的口感;它有风骨,即使搭配多种食材,也不会失掉清甜甘苦的本味;它很有弹性,虽然以热水冲泡似为“正统”,但冷泡茶也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不想再“多喝热水”的年轻人看到了茶的更多可能。低温萃取的茶,其香味分子缓慢释放,滤去了茶叶的苦涩,保留了茶香,口感更轻盈柔和。

  年轻人对茶的态度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咖啡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从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他们对中国茶的认知。精品手冲咖啡备受追捧的背后,象征着一种精致、回归本味的生活理念。那么在我国有着更深底蕴和传统的茶未必不能效仿精品咖啡的推广路径。加上“国潮”的兴起,中国茶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视野。一些年轻茶人创立了年轻时尚的茶品牌,在保留茶本味的基础上,以更潮酷的包装和媒介对茶文化进行了再解读和再传播。茶品牌“一握间Sipasip”创始人认为,过快的城市生活节奏助推了年轻人爱上纯茶的趋势,年轻人开始向往慢生活,而纯茶的口感和饮茶的仪式感契合了这种心理需求,他们通过喝茶来让自己放空。

  如果说饮茶以慢为宜,那么采茶与制茶是在与时间赛跑。暑气渐至,茶叶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加,稍有延宕,茶叶就会老化,失去风味,使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茶农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果决的判断来决定何时开始采摘。不同茶的采摘时间也各不相同。凤凰单枞的最佳采摘时间是下午一点到四点,失之毫厘,口感便相差万分;安化黑茶必须当天采摘,当天杀青,这样才能锁住鲜叶独有的清香。世人云, “ 茶者神圣。”或许这神圣是匠心与冒险精神的混合,它们在时间的快与慢中寄托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梁实秋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如今漫步在成都水街,你会看到左手边是环境优雅的高端茶室,而在右手边的露天公园里,人们坐在竹椅上晒太阳,桌子上摆着十块钱喝一下午的盖碗茶。其间亦有年轻人手捧潮牌茶饮,在古建筑旁打卡拍照。或许这就是中国茶不朽的魅力所在吧,一半风雅,一半市井;可以怀古,亦能时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