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拉开帷幕开启“博鳌时间”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论坛,博鳌,亚洲
  • 发布时间:2021-05-05 13:23

  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希望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区合作与对话,增进亚洲国家间的了解、信任和合作。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论坛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

  2010年、2013年、2015年、2018年,习近平曾四次出席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2018年,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今年的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进行了主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视频主旨演讲。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主席以一首王昌龄的《寄驩州》作为演讲的开篇,表达了对在线上线下参加论坛的国内外嘉宾的热烈欢迎。

  习近平主席表示,20年来,亚洲各国协力推动亚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印度洋海啸、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论坛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正处于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对此,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疫情下凝聚“正能量”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经过慎重研究,决定2020年不举办年会。这一年,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矛盾与纷争增多,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展对话交流。”阿斯利康董事长雷夫·约翰森表示,

  世界需要团结起来才能应对更加难以克服的挑战。

  亚洲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在疫情中仍取得了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进展。在全球商品服务贸易萎缩、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合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国在互联互通上的不足,促进了亚洲及毗连地区的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亚洲视角”。

  在上述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广泛征询了有关各方面的意见,并最终形成了今年年会的主题“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在这一主题下,2021年年会设置了六大板块议题,“打造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新格局”“逆势上扬的‘一带一路’合作”“2021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的一个个议题紧扣当下热点,体现政商对话特色,着力为世界开出一份新的“博鳌方案”。希望通过深入探讨,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识,注入更多动力。

  2021年适逢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无论是对亚洲区域合作进程,还是对论坛自身发展而言,今年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论坛年会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与会,举行63场丰富活动,着力碰撞出更多“博鳌方案”。20年来,论坛始终致力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共同发展。展望未来,论坛将一如既往地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凝聚正能量。

  为解决当下世界问题提供经验

  当代世界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从抗击新冠肺炎能力上的差距、中美贸易战等的强烈冲击,到国内互联网科技、智能科技所产生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金融等一系列的新兴业态发展,都使得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重大的话题。

  大国关系之间的复杂变化以及中国坚持开放的多边主义的理念,让博鳌亚洲论坛在创立20年之后有了更加广泛的探讨话题,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历史使命。20年的历程证明,强调交流、协调与合作的博鳌亚洲论坛以及在一次次碰撞中达成的“博鳌方案”,对于解决亚洲发展及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还尚未结束的背景下,本次的博鳌亚洲论坛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这也对国际社会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此时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从国外而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家都在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趋势,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希望借助这样一个论坛的形式,与中国领导人实现一种不同场合的会谈与交流。

  而之于国内来说,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也是在中国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举办的一届重要国际性论坛,这对于中国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外开放,更好地推进区域合作,更好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做出了深入探讨,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建立。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今年年会新增‘解读中国’板块,就是希望深入探讨中国发展走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

  从“小渔村”到“国际交流平台”的跨越

  博鳌镇隶属于海南省琼海市,位于琼海市东部海滨,万泉河入海口。博鳌镇因滨博鳌港而得名。明初称博鳌浦乡,明末改称博鳌乡,居者为疍民。

  “博鳌”是偏正式合成词,“博”是修饰“鳌”的。根据《辞海》释义:博的含义是多、大;鳌的含义是传说中的大龟,“博鳌”的含义是鱼类丰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鱼多鱼肥”的意思。博鳌的居民大多以经商和捕鱼为生,也有些人耕作墟郊一些坡地和水田。

  2002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召开,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与新闻记者参加会议,博鳌成为亚洲和世界关注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岛屿地区而言,知名度便是其提升影响力和发展空间的钥匙。”

  作为一个没有被人类大规模开发过的地区,博鳌最大的优势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热带海岛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葱郁茂密的热带季雨林和奇特的海洋生态景观。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的空气,这些重要的要素使得博鳌成为了一个适宜旅游的地点。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的定址和召开,为博鳌发展会议旅游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也打破了海南岛以单一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格局,提高了海南在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年前,博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20年之后,博鳌已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2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深化区域合作、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成长为了一个展现中国对外开放姿态,在国际问题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大平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