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5 月开始,苏州市相城区各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分人员工资中交通补贴的50% 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数字货币开启了内测,大家的好奇心已然勾起,一连串问题也接踵而至。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只要两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数字钱包,只要手机有电,无须网络,无须绑定银行卡,双方的手机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地完成转账或支付。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步伐。早在2014 年,人民银行就启动了数字货币的前瞻性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7年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研发试验。数字货币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框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层运行体系,不改变现在的货币投放路径和体系;在研发上不预设技术路线,在市场上公平竞争优选,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据了解,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近年来,互联网支付发展迅猛,数字经济步入快车道,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这也势必对数字货币的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未来将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中央银行履职能力。将继续研究如何加强央行数字货币的风险管理。
那么,等到央行数字货币真正落地那一天,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将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应用,消费者的支付选择将更加丰富,也更加方便快捷。数字货币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利于防范洗钱等违法交易行为。当然,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替代纸币,纸币将长期存在。用户消费习惯各有不同,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也将长期共存。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既可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能实现可控匿名。数字货币持有人可直接将其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事实上,目前不管是传统的银行卡还是互联网支付等,都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易用和匿名支付服务的需求。央行数字货币保持现钞的属性,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较好的工具。
数字货币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构成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竞争,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也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有利于公众对加密资产的需求,巩固国家货币主权。
今年以来,多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开始加速。继2 月份瑞典央行在全球率先开始其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克朗测试之后,法国、韩国等更多国家开始公布其央行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很多国家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业态实现较快发展。为了卫生安全和效率考虑,预计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开发进程也会随之加快。可以期待,数字货币将为全球贸易构建更安全、可靠、智能化的新支付体系,从而带动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