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 融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化,发展,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09 16:34
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顺利转型,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加快和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在于“高技术、补短板”。在信息化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从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大中小企业把握时代机遇,通过数字转型,实现融通发展。可以预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从多个方面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赋能。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资金融通
事实上, 数字化可以助力实现大中小企业资金融通,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效率,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成本,从而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资金融通发展。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信部联企业〔2018〕248 号),明确“鼓励行业大型企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提供订单和应收账单融资、仓储金融等服务,为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融资支持,降低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现实社会实践中,已经有一些产业的核心企业先行先试,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资金融通,以数字化平台联动大中小微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比如,四川的“应收账款融资的长虹模式”。长虹作为家电产业的核心企业,其供应商管理系统有300 多家大中小企业,其中,80% 以上为中小微企业。通过长虹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及各大金融机构的信贷系统,互联互通,形成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高效快捷模式。通过这种数字化赋能模式,不仅可以为长虹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中300 多家中小微企业增信,帮助它们以应收账款获取融资,而且,相对于传统融资模式融而言,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资金融通活动,使以长虹为核心企业的多家中小微企业更便捷、更快速、更低成本地获取多家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银企多赢,形成推动四川数字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技术和人才融通
国家密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技术融通发展,给出很多解决方案。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20〕552 号),明确要求,“加大对共性开发平台、开源社区、共性解决方案、基础软硬件支持力度, 鼓励相关代码、标准、平台开源发展。” “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促进产业数据中台应用,向中小微企业分享中台业务资源。”
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已经有一些地区先行先试,构建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技术融通发展的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联动大中小微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为小微企业免费获取先进技术提供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成都市的生物医药和医药产业孵化园,通过构建“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技术和人才融通发展路径,取得先行先试经验。“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资源,通过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公共技术和人才服务。主要包括分析检测、成果转化、人才服务、技术咨询等。目前,这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整合了省内外多个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机构的资源,比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科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等。这些公共的、开放的“上云用数赋智”技术服务,有效带动大中小企业技术和人才融通发展,已经形成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生产和服务融通发展
全球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正在推动传统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向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跨空间的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不仅有效实现大中小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融通发展,还有效拓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使得大中小企业跨市域、省域、国界融通发展逐步成为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信部联企业〔2018〕248 号),明确“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投资贸易合作,在大型跨境电商的带动下充分利用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跨境产品交易、技术交流、人才流动,融入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供应和产业创新体系。”
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已经有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先行先试,构建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生产和服务融通发展的服务平台,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联动全产业链上大中小微企业跨领域、跨区域发展,为小微企业获取更多市场机会提供平台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比如,由成都积微物联公司构建的CIII 产业互联网平台,正沿着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生产和服务融通的方向,积极探索。CIII 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了钢铁全产业链上1 万多家大中小企业,提供钢铁及相关产品贸易、仓储、加工、支付、结算、物流等20 多个行业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化服务,实现大中小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还支持钒钛跨境线上交易,实现大中小企业跨境融合发展。
再从全国来看,阿里云平台、海尔的“海创汇”、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等,在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也取得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它们通过搭建跨行业、跨领域和跨区域的数字创新服务平台,引导更多大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促进实现资源集聚和供需对接,提供全套产品和服务方案,以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总来来看,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待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界进一步探索,探寻数字化赋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载体、模式、路径和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