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空中“隱形殺手”須先下手為強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會,因素,市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18 10:34
據媒體報道,4 月25 日傍晚約六時左右,本澳警方接報關閘附近的巴波沙大馬路近某銀行處,疑有一隻鋁窗從大廈一樓單位墜下,擊中一名途經的四十九歲內地女外僱左肩。鋁窗墮地玻璃粉碎,碎片散佈地上,有人見狀報警。女外僱左肩挫傷腫痛,由消防初步包紮後送山頂醫院治療。警員封鎖現場避免途人靠近,消防進入事發單位瞭解,並拆除另一隻有危險的鋁窗。
無獨有偶,4 月18 日,本澳陳樂巷文華樓發生一宗高空墜物事件,一九歲女童在天臺玩耍時,被空中墜下的煙囪砸中後面腫嘔吐,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警方調查後發現涉事煙囪疑被人用繩套住並扯下。
2020 年10 月22 日,新口岸住宅大廈怡珍閣發生生鏽簷篷墮下,一女途人被擊中當場昏迷。
據瞭解,建築樓宇高空墜物每年在本澳都有多起事件發生,這類無法預知的“飛來橫禍”容易給市民心裡造成恐慌,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引發社會大眾廣泛關注。本澳曾有社諮會委員介紹,近年樓宇高空墜物事件常發,每逢風雨季節,本澳舊區常發生外牆剝落、窗框飛脫、花籠墜物等情況,危及路人生命,呼籲本澳有關當局以及業主會、管理公司和住戶市民均應高度關注。
根據本澳相關法例規定,樓宇建築公共部分發生墜落物件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物損害的,必須由全幢大廈所有小業主共同承擔責任;若是私人單位小業主僭建物危及途人及財產安全,物業權益人須為此承擔相應的刑事或民事責任。
本澳地小人多,建築物密集,人員居住集中,加之街道比較窄,通行人流多,如果出現空中墜物,客觀上增加了造成人員傷亡的概率,而此現象在半島舊城尤顯突出。
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本澳現有3,500 多幢七層以下,樓齡逾30 年樓字,大廈外牆建有多達十九萬個合規或不合規的花籠、雨篷、晾衫架、冷氣機架等僭建物,由於這些僭建物普遍年久失修,且業主欠缺維護保養意識,使這些僭建物成為懸在諸多街巷、樓宇間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和“隱形殺手”,威脅社區環境安全,給住戶和行人生命安全帶來巨大隱患。除了上述舊樓宇外,本澳不少的高層建築外立面、陽臺花籠、雨篷及外推窗、冷氣機架等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憂,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及業主會、管理公司和業主、住戶必須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並建議盡快啟動並加強本澳樓宇檢測維修工作,提早排查和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
生命無小事,出現人命關天的事將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巨大傷痛,同樣也會給社會帶來創傷。針對建築物外牆各種違建花籠、簷篷林立,冷氣機、門窗及外墻瓷片等日久失修可能發生脫落危及人命的安全隱患,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應從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利益的角度出發,明確和啟動、行使常年巡查、督導及整改的責任,提醒和要求樓宇管理公司充分盡到管理之責。同時應適時檢討《樓宇維修資助計劃》,吸引鼓勵本澳市民及業主共同重視、參與樓宇安全隱患的排查及主動開展保養維修的工作。同時要鼓勵和藉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強對高空墜物危害性及預防工作的宣介推廣,提升市民大眾的相關法律認知,增強守法意識,以減少不必要的人生傷害損失。
同時,建議特區政府能積極調動和鼓勵全社會各類組織、機構和市民常年參與到建築物高空外圍安全隱患的排查、舉報及報告工作中來,並可根據實際反映和排查處理的情況,給予當事人各種形式的鼓勵和獎勵措施。形成全社會重視高空墜物安全,全民參與治理空中墜物、“捉拿”空中“隱形殺手”的行動,提升本澳社會的綜合治理能力及水準,確保本澳市民及遊客的人生及財產安全,為打造平安澳門、健康澳門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澳門/ 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