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配送大战打响

  每隔几天,辛克莱·布朗(Sinclair Browne)就要在纽约时报广场的车流中挣扎一番,把货车挤进停车位,爬上4层楼,把外卖交到顾客手里。这位顾客的订单他已经熟记于心了。

  布朗说:“我很快,从来都是一进去就出来。”

  送生鲜时蔬需要像军队那样精准:香蕉不能太冷;农产品不能太热;当然,鸡蛋不能打碎—顾客总是希望能按时收到货。

  40岁的布朗是在线食品业务公司Peapod的一名司机。在解决困扰着生鲜外送产业最棘手问题的过程中,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生鲜从库房搬运到顾客家中,还要保证生鲜不受损不变质。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运送易腐产品可比运送T恤、书籍或人们在网上买的其他一切东西麻烦多了。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生鲜必须一次性制冷若干小时。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香蕉和苹果释放出的气体会让散开的生菜菜叶受损,所以不能放在一起。而牛奶总要直立存放。

  在利润率已然不高的产业中,所有这些麻烦事最终都增加了成本。很少有企业大规模尝试这种“美食杂技”,也有不少创业公司因此失败。这样一来,生鲜便成了在线购物的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

  甚至连花费几十亿美元来完善配送物流的亚马逊都没能完全掌握在大城市配送易腐产品的盈利艺术。>> 纽约的一辆Peapod送货车。不过该公司最近还是下了大赌注,以1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由此获得了其在人口聚集地区超过 400家门店的销售渠道。

  亚马逊的这笔交易也是其正式向沃尔玛宣战的标志。后者是美国最大的食品杂货商。沃尔玛正在挣扎着成为虚拟世界当中最大的零售商,正如它在现实世界里一样。

  詹妮弗·凯尔-史密斯(Jennifer Carr-Smith)是 Peapod的首席执行官,她希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的举措最终能够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上网采购生鲜。FMI 和尼尔森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网购在全美零售业的比例仅为10%,其中生鲜采购连一半都不到。

  随着竞争加剧,亚马逊及其他公司将依赖于布朗这种每小时赚13美元和些许小费的司机来挪开其在在线生鲜生意成功路上遇到的最大绊脚石。

  “今天过得怎么样,老板?”布朗来到第一个送货的地方,和门卫打起了招呼,门卫让他从服务入口推车进去。他坐着电梯下了一层,但找错了地方。

  他又换了一层。还是进不去。

  当他问路时,服务通道的一个男人大声吆喝起来: “原来你不知道啊,你怎么不早说呢!”

  布朗说,这种粗鲁的言行很常见,不算什么。他已经习惯了不断进进出出。接下来还有19个地方要去。

  他要争分夺秒。像Peapod这样的生鲜外卖公司必须精确计算出每配送一单要耗费多长时间,并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和车祸,以免造成干扰。

  这一天,布朗要完成20单配送,Peapod预计的时间是9小时20分钟。布朗觉得,自己能在8小时把订单都送 完。

  “第一个人非要让我走送货通道,误了时间,”布朗边说边驶向下一个送货点,“以前我从没那样走过,一般直接送进去,然后出来。”

  他的装货地点是Peapod位于新泽西州泽西城的大型仓库。那里大概有425个工人在肉类食物间、农产品间和十几个旋转烘烤着烤鸡的房间里忙里忙外。工人们穿着厚厚的防冻服从冷库里取出冷冻食物,把它们装进亮绿色的温控箱内。

  任何一个在网上买过生鲜的人可能都这样想过: “我的番茄会被压坏吗?”这正是在产业已经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时,像阿马尔·阿菲菲(Amal Afifi)这样的人仍如此重要的原因。她不仅负责往温控箱内装货,还要检查Peapod每年售出的1400多万根香蕉。

  阿菲菲说:“我为顾客挑生鲜时,就像是在给自己买东西一样。”她指了指一盒看起来卖相已经不好的香蕉。这些香蕉可能会捐给当地的动物园,动物们可不会像人一样嫌弃有疤痕的香蕉。

  一旦易腐产品放进温控箱,倒计时就开始了。在生鲜配送这件事上,让其以低温状态抵达客户手中是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事。出错的机会可太多了。

  布朗已经熟悉了那些门卫,知道谁会让他用洗手间,谁不会,哪些顾客给的小费多,哪些大楼会要求他走服务通道入口,即便他只拎着几个塑料袋。布朗表示:“每天要跑很多路,交通也不顺畅,马路上人又多,这活儿不是谁都能干的。”

  布朗喜欢和顾客交流。他的顾客有住家户、大学生和老年人。他觉得自己对老年人尤其有帮助,因为他们自己购物很不方便。

  自从一年半以前干起这份工作,布朗已经瘦了十几斤。今天,他左手提着牛奶、洗衣液和几个袋子,右手拿着一盒鸡蛋。如果可以的话,他总是尽量一趟把货送 完。

  他打开盒子,告诉顾客鸡蛋没破—鸡蛋必须要当场验货—然后快步下楼,走了出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