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导学案课堂教学教师如何讲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导学案,讲授,简明
  • 发布时间:2021-08-02 21:33

  【摘 要】 导学案教学注重“先学后导,当堂训练”,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学,如何准确把握学与教的度,本文主要就教师在导学案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利用讲授法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本文的主要论题。根据实践经验,从导学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宗旨出发,教师在讲授时做到“导入要简”“讲评要精”,针对学生的知识问题“补充要全”,在活动教师转化角色,变为学生的一员,用学生式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语气谦和,可亲可信。课后小结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导学案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导学案教学的宗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自学穿插于整个课堂,教师只是他们的参谋、建言者,在短短的45分钟内,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不停思考,讨论,老师还用讲吗?应该怎么讲?

  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是肯定有的。教师的讲是教师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教师讲的水平是老师教学水平一个重要标志,导学案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讲,而且要求老师讲得有水平。导学案教学要求老师讲的水平要更高,讲得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对他的迷惑有帮助,对他的思考有促进,对他的兴趣有激发,教师这样的讲授对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物理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要注意讲的技巧和方法,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物理教师要掌握讲的技巧和分寸,结合导学案教学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导入要简明

  导学案教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性。“导”的目的使学生清楚知道这节课“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学或怎么做、要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对学生的感知不干扰,导的时候教师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言两语,告知学生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是他们的自学活动不盲从、不随意。如《欧姆定律》第一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实验探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它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和初步掌握欧姆定律”,导入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是:“探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它电压、电阻的关系和欧姆定律”,方法是“实验探究”,要求是知道“知道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它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和初步掌握欧姆定律”,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为了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学习,导的时候只做点化,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即可,所以尽量做到简,但不可以省,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讲评得要精要

  导学案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很自觉,那就不要讲了,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导学案的宗旨是“老师少讲”,不等于老师不讲,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讲,而且要做到精,“精”不是老师讲的细,也不是讲的题难,关键是的恰到好处。这是很难的,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单凭他们自己是无法完成,老师的讲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老师这时的讲对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是黑夜的灯塔,就显得珍贵和精要。要做到精,还要做到讲授要有针对性,要一针见血,不是传统的讲授,漫天撒网,全堂灌,一言堂。所以,学生能自己学懂的老师就不讲,能学生讲的,老师不讲,能少讲老师不多讲。当学生像迷路的孩子不知归路,老师要勇于站出,充当向导和灯塔,给他们指引方向和方法。因此,老师的讲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所以显得少而精。

  3补充要全而不繁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由于学习条件的限制,认知条件的局限,经验的不足,认识往往出现偏差,所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当好专家,进行判定和指正。比如学生在学磁场的基本性质往往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应指出磁场是磁体的属性,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靠近相斥,不同的磁极靠近相吸,即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补充的既要完整,又要前后知识相联系。如学生在学电磁感应,认为导体做切割磁感线就会有感应电流,教师在指出是闭合电路中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所以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将知识补充完整全面,特别是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及时的指正和补充,否则,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认知错误。

  4评说得要谦和

  导学稿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学习伙伴,特别是物理探究活动,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共同参与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对方案或方法提出一些启发的建议,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参与活动时,要把自己变成学生,让学生感到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使他们敢于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说话要谦和、谦虚、有激励性。比如“你的想法很很有见解”“不错,这个问题我都没想到”“你的想法很好”“你的建议很有新意”等,谦和的态度,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热爱探究活动。

  5结束要留悬疑

  以往我们认为通过一节课把每位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使学生变得没问题,它就是一节好课。而现在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下课又带着新问题出来。新标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连续形成性过程。导学案教学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体的能力,即在问题中成长和进步。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会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作为导学案教学,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根据这节课与下节课的知识联系,巧妙的设置悬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欲望,为下节课预习做好准备,例如学生认识电流,“今天我们借助水流认识电流,但是水流我们是看得见的,我们可以用水表来测量,电流我们看不见,能测吗?怎么测?大家下来都想方设法想想办法。”通过这样的设疑,好奇心促使他们下来看书、查资料,使学习得到延伸和迁移。

  导学案教学在很多学校得到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讲授法使导学案教学锦上添花,至今对一线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各个学校做法也大相径庭,究竟谁的更科学,我们很难判定,我不妨用导学案教学的创始者---洋思老校长蔡林森先生的话来说明:“教师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学生基础的差异、自学后的疑难问题的多少)灵活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少讲则少讲,该多讲则多讲,不搞一刀切”。总之,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讲要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为出发点,急学生之所急,讲学生之所需,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学习更好服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