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广东,海洋经济,建议
  • 发布时间:2021-08-20 14:30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广东是海洋经济大省,凭海而立、因海而兴、因海而富。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既面临世界海洋科技迅猛发展、国家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又面对国际海洋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自身发展缺乏后劲等挑战,必须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重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海洋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自然条件优越

  广东毗邻东海和黄海,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海湾优良,滩涂广布,岛礁众多,海洋生物及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大陆海岸线长4114.3 千米(含人工岸线),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 个,居全国第三;滩涂面积2042.7 平方千米;优良深水港湾200 多个;优质滨海沙滩超过170 处;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

  (二)经济总量较大

  2018 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93 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23.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约1/5,连续24 年居全国首位。 2012 年至2018 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9%)。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 50.2%。全省水产品出口保持占大农业出口的 1/3,每年提供鲜活水产品800 万吨。

  (三)发展潜力巨大

  2018 年起,广东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 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创新发展,启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拉动超过 40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创领域,有52 项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推动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提速增效。

  (四)环境保护较好

  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推进海湾整治修复以及生态岛礁建设。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广东划定了海洋生态红线,出台了严格保护岸段名录,制订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启动大亚湾等重点海域总量控制工作。全省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达79.3%,宜林海岸线绿化率达89.9%,建立各类保护区182 处。

  (五)基建不断完善

  近年来,广东不断完善全省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海堤、渔港、能源通信体系和沿海景观公路,大力提升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以珠三角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已初步建成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物流枢纽。2018 年,海港货物吞吐量21.10 亿吨。

  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协调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广东尚未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多头管理与管理缺位并存,在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存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不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兼顾等情况。近海和深远海开发不平衡,近岸海域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深远海资源开发受限于人才、技术等因素,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珠三角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差距悬殊。陆海经济规划与发展缺乏有效衔接,沿海优质资源闲置与浪费并存。

  (二)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2018 年,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7 ∶ 37.1 ∶ 6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8.5 亿元、7169.9 亿元和11827.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9% 和11.2%。但与山东、浙江等省相比,产业布局仍不平衡,产业开发和人口布局集中在珠三角,东西两翼海洋资源优势开发不明显,产业层次不高,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低效,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需进一步提升。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广东仍缺乏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海洋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机制不成熟,海洋领域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海洋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海上油气开发、海洋化工和海洋药物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人才较为缺乏,涉海就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比重低于上海、天津等省市。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深海技术和装备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海洋能利用、海洋生物制药等方面基础研究薄弱,关键领域的核心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

  (四)近岸生态有待整治

  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城镇化和临港重工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累积风险上升,陆源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呈增长趋势,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海岸带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陆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海域造成冲击,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河口、港湾、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结构失衡,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五)服务能力有待整合

  从全国范围看,海洋经济数据统计开展的时间也不算长,数据分类不细致、时效性不强,全国、省、市、县的海洋经济数据还未统一。广东在海洋经济监测评估的数据获取和统计核算仍不完善,海洋主管部门与其他涉海单位及统计部门未实现信息共享。海洋经济发展理念仍处于探索初期,基层监管服务能力较滞后,也未建立综合的海岸带法律法规或规章。

  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

  探索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促进不同涉海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强化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发展海洋经济和规划产业布局的职能,不断改进和提升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规划编制工作。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海洋经济发展,继续加强政府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指导,优化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积极构建广东特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对全省沿海市县区及邻近海域进行科学布局,加强对重点湾区发展的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与湾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布局。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为重点,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布局临海石化产业、优化发展临海钢铁产业。

  (三)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动能

  大力培育海洋科技创新主体,支持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和创业载体、研发载体发展,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积极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动海洋与渔业相关领域科研项目攻关。推动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海洋科技人才的连续培养,营造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打造全国海洋科技人才高地。

  (四)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合作

  促进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合作,推进海洋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与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粤港澳在海洋运输、海洋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海工装备、邮轮游艇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现代高端海洋经济合作区。深化拓展国际海洋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远洋渔业海外基地。

  (五)大力提升海洋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海陆双域公共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和加固海堤,提高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建设海岸线景观公路,串联沿海城市。完善海洋渔业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建立海洋生物产业联盟,创新“互联网+ 渔业”模式,发展远洋捕捞和深水网箱,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海洋综合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重大涉海项目跨区域影响研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支持。

  (六)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支撑

  建立海陆双域功能协调对接机制,制定完善海陆双域综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估,逐步破解广东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地质支撑能力。强化海陆双域生态保护与治理,严格保护陆海双域重要生态功能区,健全陆海双域生态监测和管控机制,强化生态修复。从流域层面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重点开展港口和渔港环境整治,加强海漂垃圾防治工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