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历史建筑特色——以福建民居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乡村,历史,建筑
  • 发布时间:2021-09-07 16:55

  村落有两种,一是自然村,一是行政村。自然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行政村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

  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到几十个自然村不等。我国村落分布不均,江南地区人口密集,村落分布也密集。许多地方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是重叠的。

  记得20世纪50年代,我曾到过山西侯马,那里的民居多以土坯砌成墙来做防护,从远处看像是一个个炮楼。方墙中央冒出树冠,寒冬时节,眼前尽是枯树、寒鸦,让人不免感到有些沧桑。

  福建较大型的民居四周有通道,而内采光利用一处小小的天井和一线天的廊檐,入口处设有暗门和防盗设施,墙上有隐秘的洞口。福建的民居有些地方简称堡楼,四五层楼高,四处斜角设楔形枪口,用于防卫。

  20世纪70年代,厦门地区建造了许多海外华侨的住宅。海外华侨们带来的南洋建筑风格的洋楼,融合了地区的建筑特色,十分绮丽。当年路过时,杨廷宝老师曾嘱咐我记下那个地点的公路号,他说:“下次还要来。”可见他对当地民居建筑的赞赏。风格独特的福建民居建筑和建筑群,宽大的出檐使檐下空间非常美丽。有时屋顶上压上40余厘米宽的石板,其余地方则是普通明瓦,显示了福建人民的大胆和独创。福建民居二楼出挑的回廊也不拘章法,收放自如。在我看来,福建民居并不具有世界先进的建筑技术水平,但是它是从“土”中“长”出来的建筑,不也是原生态吗?在闽中、闽北,还有少量土坯墙,沿着河岸的坡度叠落,在长长的坡中断开一段,以防止水流过大冲刷墙体,这些土坯墙衬托出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福建人民对木料的使用也达到了极致,木梁柱符合力学的原则,木梁高度很高,所以出檐很大。在设计武夷山庄时,设计组就领会到了这一点。能工巧匠是地方建筑的创造者,可惜,而今的建筑技术发展,反而使能工巧匠渐渐消失了。在福建沿海的惠安,老百姓大量使用石料,因此石雕最为出名,同时建筑采用扁长的石料筑墙体、楼板、楼梯,可谓中国唯一主要用石料建造建筑的地区。

  福建民居中土楼最有特色。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的大迁徙相关。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地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的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自成体系,是一种既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夯筑高层建筑类型。

  土楼分布在福建省北、中、南部,最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永定和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其中有46座土楼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图1)。福建土楼不只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图2)。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段顺口溜能形象地描绘永定高北承启楼这座“土楼之王”(图3)。

  承启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依山傍水。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承启楼是江氏族宅,从内环到2、3、4环,经过三代人83年的努力,直至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得以竣工。

  承启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5376.17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中心祖堂为全楼核心,歇山顶,雕梁画栋,供族人议事、婚丧喜庆等活动用;第二圈为单层,设34个开间,作为书房;第三圈2层,每层设40个开间,底层为客厅或饭厅,楼上为饭堂;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做卧房,东西各两步楼梯,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外墙厚1.5米,顶厚0.9米,呈稳定的倾角。全楼共有402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现居住300余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