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语意表达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木文化,现代建筑,设计手法
  • 发布时间:2021-09-22 12:53

  1木文化

  东方华夏文明始于农耕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成为了古人一直倡导的哲学理念。在阴阳五行说中“木”主指东方,代表着生生不息。古人讲求天地之根本的意境,使得东方文化与木文化产生紧密联系[1]。

  “木”是万物之源,是人类自然界中最亲近的材料,也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最易就地取材的物种。木材有着天然的纹理、软硬适中、温润多变,其完美的天然特性建构于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家具及装饰品中,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木文化”。在西方,20世纪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是木材。木材有着温润细腻的质感,其纹理也是最贴近自然的。木材的使用,给人一种温暖、亲切、包容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对所处的环境没有距离感。木材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从构建建筑的基础到建筑表皮的装饰,都在传统文化中演绎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设计语言。因此,木材的使用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再设计,更多的是把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构件、文学题材、哲学理念、地域文化等内容进行符号提取来作为设计语意思路的来源。

  2木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设计手法

  2.1人性化的细节处理

  对木材的细部需要人性化设计,可以通过图案构图、色调搭配、施工工艺等方式进行设计,每个细微的尺寸校对及色差的调整都会让室内空间提升舒适感。人在空间中一定要以人的行为尺度为中心,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出人为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安藤百福中心,在顶部处理金属屋顶和天花板间设计连续排列的300毫米高的鳍形结构,设计的思路来源于梅窓院设计的150毫米高的鳍形结构。通过对金属不同颜色的着色处理,他尝试与建筑周边的森林环境色调产生联系,并让整个建筑的斜坡和场地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2三维模块设计

  对于木材模块化需要将体块进行组装化设计,将设计好的单一模块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算及预先组装设计,这样可以预先感受设计效果,更便于实际组织化生产、提高工效、减少材料消耗、施工效率高、组装灵活等特点。隈研吾利用有机设计理念为东京大学大和普适计算研究楼进行设计,主要以起伏的木板面层来包裹建筑外立面,这些面板由一根根木条组成,呈现出具有韵律感的几何结构特征。当自然光线照射到内部空间,木板面层的高度韵律就会被打破。他还在地面上设计了公共通道,巧妙地分流了校园内部的光线和气流,避免光线和气流直接破坏木板层面。因此,通过对木材模块化设计,用单一的几何形体做体块可以给人一种平静中略有灵动的气势。

  3木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语意营造

  3.1表皮的自然生态化

  木材的色调具有温馨、自然的特征,在自然光线与原木色的衬托下建筑外观的表皮设计显得极为协调。木质的表皮设计可以通过对木块进行自由组合、交错、堆叠进行构图编排,产生视觉的造型感。通过有规律的设计,使得表皮的艺术化处理更为强烈。隈研吾一直沿用东方独有的木结构元素,在隈研吾之微热山丘——卖菠萝蛋糕的疗愈系建筑中,他的设计语意是要创建一个在繁忙城市中心的森林,来唤起人们对森林的想象。在设计中,他使用60毫米×60毫米的木头,以日式工法结合成立体框架形塑空间,阳光透过木棱网格洒进室内。通过木材的天然属性将木条交错叠加,达到乱中有序,并沿用日式格子拉门木条的接榫设计达到牢固的效果,以特殊组装的方法呈现出漂亮线条,被人们称为具有疗愈系的建筑。

  3.2传统元素的符号化

  中国传统的房屋形式为木构架建筑,其中斗拱作为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种基础构件,是象征性的代表[2]。斗拱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立柱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大而富有美感。斗拱不仅是承重构件,还是艺术构件,呈现出“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斗拱作为一个传统木构符号,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东方之冠”的主要理念来源,让大众来体会传统木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3.3极简前卫的时尚化

  木质的色调有浅色和深色调,在室内使用大量木质元素,并利用清晰的纹理可以营造自然的氛围。以黑、白、灰色调来搭配木色元素,空间中配以简洁干净的线条,就能产生极具简约、精练的艺术美感。白色为底搭配灰黑色的家具,空间显得沉稳有质感,加入温润的木质元素,可以打破色彩过于单调清冷的感受。空间中以温润的木质地板铺设地面,呈现出温润与舒适的感受,搭配大面积的黑色调金属家具,通过金属的光泽感还可以有沉稳、精致的质感,加上空间布局的通透宽敞,避免了黑色调的压抑感,可以让人们感受木质自然的净化感。

  4木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艺术表达

  盛唐时期,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和技艺传入日本,日本本土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建筑文化体系。日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始终遵循着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体现含蓄朴素自然之美。禅文化就是将自己融入山水、置身自然,达到心静淡然的平和心态。主要以原木为主要材料,搭配选择竹、泥土、石、麦秸等自然元素,更好地体现出原木色泽的朴素美就是最质朴的原生美,达到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的关系[3] 。从日本设计师隈研吾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中,我们可以感受日本传统美学与当代建筑元素的融合。建筑师借鉴了日本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挑结构,其中没有使用任何大型构件,而是设计了一个由小型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小构件组成的大体量的新结构采用本地红衫木,整个结构采用牛腿堆叠技艺来实现,所有结构由底部中心支柱支撑实现了大悬挑,建筑被设计成一个极具雕塑感的三角体量,来传达出一种对周边自然环境中远山和森林的敬意。

  4.2追求自然、回归原本

  面对工业化的今天,城市中的钢筋、水泥的坚硬与冷漠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的繁重,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利用木材对空间的再设计,建立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情绪、压力的自然氛围取向的空间显得十分重要,“情感化”的设计表达成为当代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需求[4] 。由英国极简主义建筑大师John Pawson设计的位于德国西南部的一座路边教堂,代表了当地的悠久传统与精神意义。路边教堂项目主要是为骑行者提供休息,也可以用于驻足和冥思。教堂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采用最简单木材的堆叠切割技术,形成了建筑主体及入口形式,当人们进入时有仿佛置身于丛林穿梭的感觉。教堂内部以原木色为主,通过切割的表面的触感及锯齿纹理,来感受自然最原始的状态。教堂内部的光线柔和,天窗镶嵌在教堂的最高处,使得光线从两边微弱地进入室内,面对墙面的十字架由此产生神秘感。在狭长的空间中,墙面几何形状开口处,人们可以感受室外自然的静谧感。在这样的宗教空间中,利用木材本质的特征让人们体会最真实的内在空间感受。

  5木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5.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木材作为建筑语言中的符号,在现代空间的设计应用中不断地创新演绎,使得空间的设计感受更为返璞归真、接近自然。木头温和自然的特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欢,它使得城市建筑表皮及室内空间感受更具有亲和力。长期在木质的空间生活,木材所含的有机离子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地增强人的免疫系统,消除疾病。木材表面的微小孔洞还可以有效地吸收阳光中的部分有害光线,使得空间光线变得柔和避免刺眼。木材还可以对居室的温度湿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疗效,对调节当代人的心理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2传承与创新理念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抛却木材本身的物理特性,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5]。“木”作为一种传统材料需要重视和发扬传统文化,更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立足于世界,真正地将木文化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完美结合。我们需要对我国传统的木文化的过去再学习和思考,更多地去关注和反思多元化设计下的国际大师的创新手法。本着对木文化进行发扬光大的信念,始终保持文化所传达出的最基本的特质,强调自然之美、朴素之美、空幽之美,呈现出自然与所处环境的和谐之美。

  结语

  木文化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始终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能深刻理解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巧妙融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及高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新,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作品及设计思潮能够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使木文化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语意表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