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提前预习课文,将会对课堂学习效率带来影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建议。
引言: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大概熟悉即将要学习的课文,才能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听讲,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小学生对于及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树立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心,学生对于课前预习产生强烈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发育不成熟,具有活泼好动,自控力差等特点,更是具备了爱玩的特性。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爱玩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预习相关的小游戏,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顺利进去积极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生年龄小爱玩的特性,在课堂中展开预习游戏或比赛,将同学们分为小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加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统计整理每次了解到的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周进行一次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进行与预习相关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自主性,有助于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按照顺序阅读课文,直至读完课文,最先顺利读完,并且错字少的小组获胜。以游戏的形式朗读课文,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增加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在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的可能。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可以让同学们更加团结,分组之后,就不是一个人的比赛,而是一个队伍的比赛。不管是为了获得胜利的喜悦,还是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同学们一定会在课前认真的进行复习,争取在这场比赛中获得胜利。通过一个小小的比赛,让教师教学的课堂变得有趣且高效,让同学们自主地去进行课前预习。
二、吸引学生自主预习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预习方面可能并不能自己掌握到有效的预习方法,所以需要教师参与到同学们的预习阶段,帮助学生进行更高效的课前预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阅读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现针对课文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会使学生们的课前预习的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小学生还不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提出问题这一个环节要由教师负责,教师应提前为他们设置有趣,需要思考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更加细心,怀着想要找到答案的心情,进行高效的阅读,对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帮助。
比如在布置课文《大禹治水》一文的课前预习任务时,可以设置不同思考方向的多个问题,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有效率。比如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什么事情,为什么,结果如何。放在这篇课文中可以是,谁,因为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它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治水,他为治水做出了什么努力,他治水的结果如何,通过阅读他治水的故事,你得到了启发。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进行课前预习,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在预习中不太理解的地方,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收集在一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与老师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兴趣,在预习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前进行高质量预习。
三、提供多样化阅读
每个小学生都是从小就在接触语文,语文充斥在人生活的每一天,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不论年龄,不论学历,每个人都会说汉语,这可能会造成学生们认为语文很好学,可以不学的假象。其实并不是这样,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需要长期不断地积累。而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多阅读,多积累,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但由于小学生缺少深入思考,不会自己选择当下需要的书籍,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推荐学生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前给同学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同学提供相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阅读。阅读相同类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更加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预习效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更加顺利。
例如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教材《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前预习任务时,可以在课文之外给学生提供一部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同学在课前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带着问题阅读,基本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阅读材料,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容易开展。学生通过阅读与课文相关文章,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也可以很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预习方式,使学生们的预习更加高效,也利于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闵昭辉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上),2019(2).
[2]李美霞.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20,0(10)
[3] 宋春红.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J]. 课外语文,2019(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