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德育的奇妙碰撞
- 来源: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教育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音乐学科,整合,发展趋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1 10:37
摘要:当今音乐教学中,在加强学生美育教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的整合融入,实现教育育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本文分析了做好美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乐学科教学的特性,以及二者整合的发展趋势。
前言:美育是最好的德育,因为美育本身就涵盖了超越了德育所有的内涵,美是德智体美能的最高境界,是所有教育终极追求。当然,美育的教育,重点不应该放在技艺的培训上,而是应该以技艺为桥梁,坚持以人为本。将审美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包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这个能力,使他们终将成为一个拥有比较高的审美趣味,审美品位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爱因斯坦从小就酷爱拉小提琴。而音乐是人类抒发感情的寄托,是感性的存在,美的存在。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那么教学一定是成功的,是有深度的。
一、如何做好美育教学
孩子的美育应该如何培养,我们把美育分为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一种是外在的,可见的,技法上的。一个是内在的,创作思想上的,人文涵养,人文素质上的。那么一定要将二者打通打透,如果美育教育仅仅是做了创作技法上的这种,那么教学是不完整的,不严谨的,就算进行很多技法上的教学,然而在审美能力培养上依然是不够格的,那么审美的这种素养应该如何培养呢,在教学中,就一定要和中国文化以及文脉打通,这才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面向未来的合格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觉得美育教育就一定是要进行技法培养,可以教的更多的是一种技法,然而真正的创作思想,审美素养就有一定要跟文史哲的学习打通连接,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未来能取得优势的,站在社会前沿的一定是将各种学科综合运用的叠加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在每个领域中能够一以贯之,这将成为一代大家,即使学生未来不从事艺术类,然而依然能够将各方面的知识贯通的话,这也是一种伟大的能力。
二、音乐学科教学特性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也必须做到德育的渗透贯穿。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盯互渗透。音乐教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因此,音乐教育有一般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长处,能起到单纯德育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可以细致、亲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避免强制性的、空洞说教的不良后果。
三、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语言的说教,思想政治的教授,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呢?
3.1、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感
基本上,大部分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的完成,我们从幼儿时期参加的活动,不管是节拍感训练还是乐器游戏还是小学学校里的合唱比赛,都是意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纪律的习惯。因此,在教师对其进行音乐教学时候,要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实践,例如加入音乐鉴赏,节拍掌握,合唱,去严格地要求每个学生,锻炼学生成为一致的节奏、平衡的声音、速度相同与力度相同。让每个同学都掌握遵守节奏感、集体配合、情感等各方面的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情感共通。
3.2、利用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感性培养
在音乐的表达中,首先要去融入感性经验,所谓感性经验,就是一次切身输入感情器官的体验,当这个体验与音符相伴随的时候,才有了音符学习的概念,如果只是出现了音符,没有出现音符的所指,也就是感情的输入,那就是无意义的音节,于是乎很快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孩子的童年应该首先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那么感性经验的习惯,其实除了学生与生俱来的还有后天培养的。因此,所有与情感,感性相关的教学都应该放在前面。当然,让学生看表演,听音乐,这就是典型的感性经验的积累。那么讲到这儿的时候就给大家一个具体的路线,学生从一开始教学就应该大量的听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 如果能在教师的陪伴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更好了。首先第一点你的音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当下的听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太复杂,不能太强烈,不能太难把握。那么第二点,音乐要和所处的情境去配合,安静的时候,要给学生放一点安静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去进行思考。嘈杂的时候,可以欣赏一些艺术性较强的音乐,可以让孩子无限发挥想象力。最主要的是在学生听音乐时,教师应用身体或手拍出节奏律动,让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相同步,这样让学生产生与音乐律动的互动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当然这样的音乐欣赏会对学生今后在音乐的路上做了很好的铺垫。
3.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感情,引导人们走向真正的价值。在音乐与美育教育结合中,爱国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音乐美育教学要求新时代学生具备爱国精神,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将音乐课与爱国情感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升华爱国情怀,为祖国自豪,培养爱国情怀。例如,让学生欣赏《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感受它的高亢雄壮。在学生欣赏这首歌时,教师要首先描述作品,并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开头,多么的嘹亮,唱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热血。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感受曲目。他们将感受到我国美好的风景,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交替。同样,他们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奋人心,我们将进入新时代的新中国。新时期,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爱国主义"是美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学习这些爱国歌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很大帮助。学生们也将下定决心学习文化知识,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这也是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整合的良好体现。再比如:当欣赏《松花江上》、《阳关三叠》、《嘉陵江上》时,仿佛带着歌声、看到了高山河流、溪流的流淌、鸟语花香,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大川。当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心里会不断萌生尊重国家,民族团结,决心努力保护生态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音乐教学中的教师要使用作品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结语
当前美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成长教育界主流,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整合,进行融合。美育的本身是作为感性进行培育,所以音乐教学中,很容易完成这个要求,所以音乐和美育教学的整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秦小芸. 小学音乐课堂游戏化教学之我见教育, 2015(35):283-283
[2]周瑜.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5)
注:本论文系2021 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小学阶段美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 ZJKTZ2104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