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科摩罗·依兰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文化,科摩罗,旅游
  • 发布时间:2022-01-04 18:49

  科摩罗,全称为科摩罗联盟,有“香料群岛” 的美称,位于非洲大陆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是印度洋西部岛国。

  首都莫罗尼是科摩罗的第一大城市和主要旅游胜地,是科摩罗的政治、经济和海、空交通的中心。东南部的卡尔塔拉火山是科摩罗群岛的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活火山之一。整座山峰常年云雾缭绕,周围丛林茂密。

  叫“兰”就是兰花吗?

  依兰(Cananga odorata)的名字里有个“兰” 字,那它应该是兰科植物吧?

  依兰,又名依兰香、香水树、加拿楷,是番荔枝科依兰属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0 米左右。依兰的树干笔直,枝梢下垂,叶子比较大,膜质至薄纸质。依兰的花为腋生,一朵或者几朵呈丛生状,花朵艳丽;花瓣分内外两轮,外轮6 枚花瓣稍大,内轮3 枚花瓣稍小,花朵下垂,花形有一点儿“张牙舞爪”;花冠似舌形,初开时呈绿色,后转为黄色。

  兰科(Orchidaceae Juss.)植物一般是地生或附生草本。显然,依兰并不是兰科植物。

  依兰和我国的依兰县有关系吗?

  看到“依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联想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其实,这仅仅是巧合而已,它们之间其实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有些国内资料上常把依兰写作“依兰依兰”,这是不是笔误呢?其实并不是。菲律宾人称依兰为“ylang ylang”,音译过来就是“依兰依兰”,在菲律宾他加禄语中,意思为“罕见”,特指芳香罕见。

  依兰原产于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现在,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科摩罗:依兰生长的理想天堂

  依兰是香水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人们从依兰的新鲜花瓣中提取的精油,称为依兰油。依兰油广泛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之中。

  19 世纪后半叶,菲律宾人首先收集到了高品质的依兰油,其浓郁的芳香让它在菲律宾上流社会很快流行起来,之后风靡欧美。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菲律宾是世界上依兰油的生产中心;战争结束后,法国人将依兰引种到科摩罗,并大获成功。1920 年前后,依兰在菲律宾的种植面积已经大幅下降。20 世纪中叶,科摩罗的依兰油生产达到全盛时期,科摩罗也一举成为世界上依兰油的最大产地。

  为什么依兰能在科摩罗遍地开花呢?这是因为依兰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对环境的要求是年平均气温 22℃—25℃、年降雨量1800—2000 毫米。

  巧合的是,科摩罗属湿热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8℃,最高气温约35℃,最低约

  20℃,年降雨量为1000—2500 毫米。这样的气候环境似乎是为依兰量身定做的,简直是依兰生长的理想天堂,不想遍地开花都难。

  科摩罗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依兰树4—5 年成熟,10 年达到盛花期,每棵盛花期的树可以年产20—100 公斤花,依兰香料正来自于这些花。科摩罗的依兰树一年四季都开花,这使整个科摩罗芬芳四溢。

  由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如今,从科摩罗依兰树的花中提取的油料,在品质和声誉上已经胜过其他地区的产品,成为国际香料市场上的抢手货,为法国和美国香水行业所青睐。

  高品质的依兰油已经成为科摩罗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依兰不但成为让世界记住科摩罗的名片,更顺理成章地成为科摩罗的国花。

  除了用来制作香水,依兰油还被开发成食品添加剂,为食品增添独特风味。

  丁子香、依兰和香草产业是科摩罗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摩罗故而又被誉为“香料之国”。

  也许你还不知道,《中国植物志》中还记载着一种名叫小依兰(Cananga odorata var. fruticosa)的植物,它是依兰的一个变种。小依兰只有1—2 米高,远低于依兰树,花的香气也淡一些。

  治病救人的高手

  20 世纪初,依兰的医疗功效首度被披露。

  当然了,用于医疗的主要还是从依兰的花瓣中提取的依兰油。

  依兰油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剂、防腐剂、抗痉挛剂和镇静剂,它对提高免疫力、调节情绪、促进心血管健康、调理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作用。此外,依兰油还能对抗疟疾、伤寒及肠道感染。

  科摩罗的国家动物:拉蒂迈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均收藏了同一种鱼的标本——拉蒂迈鱼标本。这些珍贵的标本是科摩罗政府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而赠送给中国的。

  拉蒂迈鱼又称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非洲拉蒂迈鱼,它和印尼拉蒂迈鱼(Latimeria menadoensis)是世界上仅存的空棘鱼类。

  科学家曾认为空棘鱼类早在白垩纪以后,也就是6000 多万年前就灭绝了,但1938 年,南非渔民竟然在无意间捕捉到一条矛尾鱼,因此,矛尾鱼,或者说空棘鱼类又被称为“活化石”。

  此后,很多学者在非洲沿海四处寻找,一直难觅其踪,直到1952 年,人们才在科摩罗群岛附近捕获了第二尾矛尾鱼。此后,这种鱼在科摩罗群岛附近不断被发现。

  矛尾鱼有8 个鳍(鱼通常有7 个鳍),除了第一背鳍外,其余7 个均为肉质鳍。矛尾鱼的尾鳍分成上下两部分,形成矛状三角形,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矛尾鱼的胸鳍和腹鳍比较发达,而且鱼鳍内的骨骼的排列方式及形状与原始四足动物的四肢骨十分相似,这说明它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1。

  矛尾鱼一般栖息在90—200 米的深海海底洞穴中,以卵胎生的形式孕育后代,卵的直径可达9 厘米。卵胎生是一种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生殖方式,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生产出来。但是,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依靠的是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类似鸡蛋黄),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母体;或者只在胚胎发育的后期才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从母体吸收很少的营养。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这是矛尾鱼等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而形成的繁殖方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