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产业的实质在服务化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实质,产业,服务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09 16:40
经济学家李稻葵最近提出第四产业的新概念,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大选择。第四产业这个概念,历史上有许多人提出,各有不同,有的指公共服务,有的指知识产业,有的指创新产业。这次,是指信息服务业。以信息服务业为内涵的第四产业并不是一个严格统计概念,在现有统计法与国际统计规范中尚无这种分类。但是,提出这个概念有相当的工作或政策上的针对性。最大的针对性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服务化。鉴于理论经常滞后于实践,提出新概念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能解释现实,解决问题就行。
1. 第四产业的外延
李稻葵在《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企业重大战略机遇》中提出:第四产业是从第三产业剥离出来的,是解决人对信息需求的产业,包括信息的加工、智慧化的提升,即信息服务业,也就是数字经济。
他说:第四产业产生出来以后,它又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新地升级一遍,称之为第四产业,是信息服务业。他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出现一个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的发展空间恐怕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以往所说的第四产业(quaternary sector of the economy),一种说法是指,与自动化、医疗相关研发、高新科学器材的技术以及教育事业投资、通信信息产业、政府部门等属于第四产业。或者说,以提供智能型服务、技术研究为特征的产业领域,即人们常说的创新产业,曾一直归入第三产业,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它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
将第四产业明确归类为信息服务业,一个合理解释是,它脱胎于“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这是世纪初(2004)从美国传入中国(2008)的说法——“就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多要素生产率增长(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而言,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a services industry story)”。当时,一个令人困惑之处在于,农业、工业之后的第三产业,到底应是服务业还是信息业。这个说法,将服务业与信息化统一起来。北美产业分类标准,也用服务业定义信息产业,而将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划出信息业,而归入制造业。
数字经济发展起来后,从第一信息部门与第二信息部门的分类中,形成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统计分类标准(2021)。从产业数字化(一二三产数字化)角度看,服务业这个词,应该被服务化取代。因为服务业只是第三产业,而服务化包括一产服务化(农业服务化),二产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与三产服务化。第三产业本来就是服务业,它的服务化,实际是指个性化。李稻葵自己也说:第三产业是将这些物质方面的产品个性化地直接提供给个人。因此,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应改为 “ICT革命是一个服务化的故事”,即实现一二三产的服务化。
与服务化对应的是产业化,即以制造业的方式(大规模生产这种工业生产方式)从事一二三产,如农业产业化、工业产业化(相对于手工作坊)、服务产业化(标准化服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服务化与产业化相对于生产方式而言,是反义概念,一个是大规模生产方式,一个是个性化生产方式。
这时自然就有一个问题。统计的对象是产业,而不是生产方式。第四产业提法的特点是,要以统计分类的方式,提出转变生产方式,就不得不打乱概念,重新排列组合,将一产服务化、二产服务化、三产服务化的结果(所形成的子产业),分别从它们原来所在的一二三产中剥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产业。这样,就可以理解第四产业“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新地升级一遍”这样的意思。此前,农业服务业(子产业)一度被划入服务业,但后来又被“归还”给农业。说明统计本身就存在这种交叉地带。
此前,统计界内部也有类似分法。典型是北京市统计局的现代服务业分类标准。现代服务业10大行业门类的划分(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10行业分类,将信息服务业从一般服务业中分离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李强在其2014年出版的《中国服务业统计与服务业发展》一书中的定义,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包括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来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服务,所以现代服务业一般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可见,“现代”实指“信息”。
信息服务业,按说是一个子行业概念,在原来的信息产业(数字产业化)概念中,就包括软件服务业、电信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将来提第四产业,就要注意分清广义的信息服务业与狭义的信息服务业。北京市统计局提现代服务业,而不说信息服务业,也是为了避免与信息产业中的子行业概念混淆。
2. 第四产业的内涵
提出第四产业概念,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针对的问题是什么?下面来讨论。
我们注意到,李稻葵理解的信息需求,其基本特征主要在于“精准”。
李稻葵这样描述:比如说有了信息服务业,它能够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能够让农民或者农场更加精准地预测到未来的市场需求,更加精准地知道未来的天气,更加精准知道每一块土地缺什么样子的肥料,这就是第四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帮助。又说:第四产业对第二、三产业也一样能够提供帮助。它能够帮助每个工厂更加智能地去生产它的产品,更加精准地控制生产过程,这就是第四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帮助;第三产业也是一样,由于有了信息服务,所以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对未来市场的价格、市场的走势定位也会很好。
精准不是理论经济学与经济数学概念,对应的应是差异化价值、多样性价值,以及异质性价值(张伯仑后期)。只有差异化、多样性,才谈得上精准。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强调的是标准化,用不着精准。一般用垄断竞争均衡标准来量化这种价值。其突出特征,在于均衡价格为平均成本定价(P=AC)。它具有对不“精准”的方式(大规模产业化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东西(其均衡价格为边际成本定价P=MC)进行增值后,高出一个AC-MC的溢价。这就是第四产业对一二三产业“升级”的具体升级空间(也是“智慧化提升”的量化空间)。
而差异化、多样化,正是服务化不同于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到了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提出第四产业,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要实现从无差异的传统中国制造,向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第三产业与第四产业有交叉,也有联系。最大的联系在于,在第三产业中,是用个性化方式从事服务业(三产);而第四产业是用个性化的方式(服务业最典型的生产方式),提升一二三产。换句话说,第四产业的意思,实际是用第三产业的方式(生产方式),从事一二三产。这时的信息服务,重心在服务方式。从工业生产方式,向信息生产方式转变。
希望第四产业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国按服务化思路,推进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