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建”一词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20年前,“基建狂魔”的标签在机场、桥梁、公路、铁路的大量建造下一度立体鲜明,而当下,政策密集部署、资本市场热捧、企业积极响应使得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站上风口。可以预想,在未来的20年里,新基建将以稳定托底经济的作用在助力“十四五”规划落地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点:技术创新
波顿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与财富驱动四个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在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将踏上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
世界的变革总是伴随科技创新,新基建的推动不是局限于提振经济的短期举措,而是在紧抓科技产业革命机遇、建设智慧城市中发挥先导作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构筑数字底座。在当今经济体系下,新基建无疑扮演着支持产业升级和应用先行的鼓励者角色,体现出加快产业高端化升级的大趋势。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5G是“神经系统”般的存在,负责数据的获取与传输,目前大规模建成的基站,构建成了万物互联的网络,数字世界的“任督二脉”由此打通。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建成的5G基站数量接近全球的70%,5G连接数占全球的80%。截至7月,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累计已建成5G基站91.6万座。
创新是引领新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经济的发展正是持续推进新基建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对传统产业来讲,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能够拓展“智慧+”,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成熟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研发能够培育新一代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的产业集群。这些,都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原始创新能力的突破与新技术的落地相互影响、激烈碰撞,似乎可以摸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轮廓——谁先掌握了更先进的数字技术并先发制人,谁就有可能获得主动权。
面:生态营造
健康的生态就像是一条乘风破浪的船,在其上,便可以见证奇迹,更甚者亲手创造。与传统基建相比,政府不再是基建的唯一投资者,基建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以市场机制为运行模式、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市场项目逐渐增多。2020年7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新基建研究报告《BATH布局新基建,开启智能经济新时代》指出,BATH已经成为推动新基建发展特别是产业端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例如,疫情期间,腾讯在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等领域开辟的数字经济新战场表现亮眼,而腾讯云也通过整合技术、支付、社交等能力为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对新基建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战略定位也愈发明确。将眼光聚焦在一个城市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让一个城市鲜活起来,它在具备行动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成长壮大。新基建各个领域环环相扣,共同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5G决定信息流通的速度;特高压、城际交通与充电桩是输送的路径与动力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是存储与处理数据的大脑;分类生产应对不同性质的任务则是工业互联网的工作。因此,只有这样完整的生态才能够培育出活力十足的城市环境,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氛围才能够涵养出健康的基建生态。
结语
近年来,新概念层出不穷,不稳定中蕴藏的机遇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前赴后继,有人摸到门道、有人半路出局。但是,当赶热点的浪潮褪去后,所投身的事业本身是否有价值,才应该是众多企业家需要重视的。 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不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