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首服包括冠、帽、巾,样式繁多, 做工精细,戴帽为了御寒,戴冠以显身份 地位,而戴巾,有它实用之处,也一度成 为富贵的象征。如今的古装剧人物常在额 前系一条巾饰,被称为抹额,也称额带、 头箍、眉勒。从这一细带中,可以窥见古 人的习俗与风貌。
《后汉书·舆服志》中有记载:“北方 寒凉,以裘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 首饰,以既抹额之滥觞。”可见抹额最早 的功能是保暖御寒。早期抹额做工较为简 单,由动物皮毛制成;有些也用植物制成 以便狩猎时伪装自身;后来寒冬难耐,古 人还用绒、毛毡等保暖材料制作,又在布 条里添置棉絮,称其为“暖额”。
民间劳作时要求服装轻便,于是抹额 也被百姓用于束发。田间的百姓用一布条 将碎发压住,以防头发散落或是被风吹乱 遮住眼睛。
行军打仗的武人也常佩戴抹额。古时 军中存在“军容抹额”一词,有将抹额作 为武士仪仗、部队标识的含义。早在尧舜 时代,抹额就是军队的代表性服饰之一; 到了唐宋时期,它成为士兵幞头(包头的 软巾)内所衬的头饰,而且官阶越高,所 用工艺和色彩就越高级,比如宋代的教官 用红绣抹额,而招箭班戴紫绣抹额。
然而,抹额所具备的实用性,在发 展与传播的过程中渐渐被美观性取而代之。明清时,抹额的“专属”使用者转 变为女性。人们也逐渐关注起抹额的外 观。它的长度一般规定在40 到50 厘米, 两端宽度有2.5 到5 厘米,中间宽度可达 11 厘米。从它的两端、中部的粗细可将 其分为四类:等宽或中间宽、两边窄;两 边上翘;中间窄、两边宽;中间细又长、 两边逐渐变窄。
同时,抹额的外观变得精美,仅仅是 用于制作的布类就有棉布、锦缎、丝绸等, 富贵人家有时还会为它镶上珠石、绣上彩 绣,《红楼梦》中这样描写了宝玉出场时的 服饰:“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 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甚至在皇家,绣工们 会摘取翠鸟身上的羽毛来装饰抹额。
此外,它的形制也越来越奢华,用布 条围住额头,再用彩棉缝制花样已经是最简 单的制作。通常是裁纱成条状,再置于眉间, 而更为复杂的还有用丝加上珠宝悬于额间, 或是编成发网,再缀上宝石。抹额从简洁 粗糙的一条布带,转变为柔软、光滑、奢 华的美丽饰品,最终丧失了作为军队标识 的作用,成为达官显贵彰显财富的象征。
后来抹额甚至成为了女红的一种,主 要体现在刺绣上。绣工们善于从自然中提 取具有美好寓意的元素来装点它。绣在抹 额上的繁杂图案中,常见的有牡丹、鸳鸯、 鲤鱼戏莲等,寄予着古人追求富贵、期许 爱情的愿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