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的座位表和午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法学院,座位表,午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14 15:30
跟很多美国法学院的LLM 课程由法学 院统一设置不同,IUB 的LLM 课程 除几门必修课以外,都是由国际学生自己 选择。IUB 的LLM 学分要求为27 个,比 一般的美国法学院LLM 要求的24 个学分 还多了3 个。我们通常会认真地根据自己 的需要、兴趣和时间安排来选课。
法学院固定的座位表
IUB 法学院的课程排得很满,从周一 到周五,从早上8 点到晚上9 点,大家 都会奔赴不同的课堂。在一门课程刚开始 的前两次,教室的位置可以随便坐,老师 对大家所坐的座位也不作统计,因为这个 时候可能会有退课或者改选其他课程的同 学。但到了第三次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就 会发下来一张表,让每个已经选好课的学 生把自己的名字填在相应的位置,每个人 的位置就此固定下来。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老师可以按座 位表来认识每一名学生,并在课堂上直接 点学生的名字回答问题,这也是美国法学 院的普遍做法。因为美国法学院采用的是 苏格拉底教学法,即主要采用对话式、讨 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 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 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又称“案例教 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法学 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福·哥伦布·郎 德尔于1870 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 的法学教育之中,有些类似法庭上的实战, 其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对各种法律问题 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美国法律体制的律 师。
在法学院的课堂上,老师跟学生的互 动非常重要。老师会在讲课中不断提问, 与学生一起就某个虚拟的案例或实例进行 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 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老师 也经常会点名让学生现场回答问题,发表 观点,课堂的整体气氛热烈紧张。学生在 课堂上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将占到期末 最后成绩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老师用座位表把位置固定下来,了解 每个人的姓名以便于提问与评分,这一点 非常重要。这样一来,谁修了这门课却没 去上课,谁没修这门课却临时过来旁听, 都一目了然。考虑到消防安全问题,法学 院的教室不会都安排学生坐满,至少会留 出20% 左右的空位,来旁听的同学一般 都坐在这些空位上。听课的人由于不是选 课的学生,他们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老师 的座位表里。
一旦选定了课程,就必须花很多时间 来准备。在课前阅读老师事先布置的各种 文献、案例,是法学院每一门课的必然准 备工作,老师会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通 知学生需要阅读的内容。几乎每一门课都 会有几十甚至上百页的阅读量,所以要想 学好选修的课程,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当然,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思 考和归纳能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尽管我们对法学院的很多课程都很感 兴趣,但考虑到那么大的阅读量,也只能 忍痛割爱、量力而行。我有时会去旁听其 他老师的课,跟选修的课相比,旁听只能 算是走马观花。
法学院的午餐
除了上课,法学院还有各种讲座,这些讲座大 多安排在中午。在IUB 法学院,每周至少有两天的 中午会有各种讲座。讲座的主讲人主要是法学院的 教授,或者是IUB 邀请的其他学校的教授、法院的 法官等,他们讲座的内容大多为最新研究成果的展 示或者交流。
由于这种讲座几乎都在中午12 点到1 点之间, 很多学生是刚刚上完上午的课,下午又有别的课要 上,就中午过来听一下讲座,时间非常紧。那么这 些学生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这也是美国法学院的一个特色,很多大学的法 学院都有这个规矩,即法学院会为所有来听讲座的 同学准备午餐。
午餐一般是各种比萨和饮料,就放在教室的门 口,在进去听讲座之前,各人按需取用。这些比萨 味道还很不错,远远高于我们平时为了省钱在超市 买回家自己烤的廉价比萨。因此只要我们去听讲座, 我们的午餐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顺便解决。大家一边 吃比萨,一边听老师在上面为大家作最新的学术报 告。这也算是美国法学院一景。
比萨仿佛总是与法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参加这种讲座以外,在我上过的课中,有好几 位老师也都会在他们的最后一堂课,自己掏钱买来 一堆比萨和饮料,请所有课堂上的同学大吃一顿。 然后与大家开开玩笑,聊聊家常,谈谈人生,学生 与老师的距离因此拉得更近。
法学院的地下一层设有让大家休息和午餐的公 众休息室,英文叫Common Room,装修非常居家, 堪比宜家。为了方便大家自己带饭,中午在这里就餐, 房间里还配有冰箱、微波炉和咖啡机。
我有时会带上自己前一天做好的辣子鸡前往, 华丽的外表和绚烂的灯光之下,红彤彤的辣椒和亮 闪闪的鸡丁在微波炉里旋转加热的声音一响,辣子 鸡香味就开始在美国法学院里肆意飘扬。
好多其他国家的同学都对我带来的食物表示出 极大的好奇和幻想,看着他们的羡慕眼光,我非常 愿意一起分享,纵使把他们辣出悔恨的眼泪也无妨。
大厅里有好多长沙发,吃完饭,同学们会躺在 上面小憩。此外还有专门的房间供不愿意午休的同 学看电视,玩美剧Friends 里面Joey 和Chandler 最 喜欢玩的那种桌上足球(foosball)。在周末或是假日, 这些房间里几乎没人。我有时会一个人带着一大摞闲书,在这里一坐就是半天,感觉非常温馨。
知识分子读物《纽约时报》
IUB 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学生俱乐部IMU 随 处可见存放报纸的机器,只需凭我们的学生卡轻轻 一刷,机器便自动打开,我们就可以取出当天的报 纸阅读并带走。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养成了阅读《纽 约时报》的习惯。
《纽约时报》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期都有厚厚 的一沓。我当时不明就里,硬着头皮强迫自己每次都 读完报纸上的所有内容,仿佛不读完就是一种浪费。
最开始时,我甚至感到有些痛苦,因为若是把 这沓报纸一字不落地全部读完,半天的时间基本上 就过去了。是不是我读得太慢了?我开始对自己的 英文阅读速度产生了严重不自信。
后来我读到村上春树的《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一书,他也提到了他在美国普林斯顿这座大学城读 《纽约时报》的经历。原来村上也觉得“每天读《纽 约时报》这份报纸实在叫人腰酸腿痛,认真读要花 半天工夫”。而且村上比我更加讨巧,他只订阅周六 周日两天的《纽约时报》。
在宁静的大学生活里,每天去拿一份属于自己的 《纽约时报》,在图书馆找一处舒适的沙发坐下,缓缓 摊开崭新的报纸,先放在鼻子前嗅一下这淡淡的墨香, 再静静地品读,从英文与思想中寻找生活之美,是我 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寄托。
新闻以外,《纽约时报》中我最喜欢阅读的部分 就是评论或书评专栏。评论专栏通常是由美国的知 识分子所写。坚持读这个专栏,我认为至少有三大 好处,至少有三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下的美国,因为评论的 内容都跟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热点问题相关。第二, 有利于丰富我们的思想,拓宽我们的思维。美国的知 识分子观点各异,未必都是对的,很多我都不一定同 意。但他们论证的角度,推理的逻辑和思维的方式, 值得了解和学习。第三,有利于熏陶我们的英文阅读 和写作技能。能在《纽约时报》发文章的人都是文字 高手,对英文的使用早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坚持 读这些文章,甚至一遇到好的词汇、句子和段落,就 “学而时习之”,争取做到烂熟于胸、融会贯通,这有 助于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