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气质与诗歌相近,都充满了幻想与奇迹。诗人顾城被称作 “童话诗人”,他曾以《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一诗向安徒生“表白”。虽然 顾城在诗歌的小序里说安徒生和他都做过木匠,但我觉得这是诗人的 幽默感。不可否认的是,顾城从小就喜欢安徒生,并且在诗歌创作方面 受到他很多启发。正如顾城所说:“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 里就充满光辉。我向它走去,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 自由的路。”
安徒生的童年充满了泪水、恐惧、伤感,但他在童话里描写的是美 好、温暖、纯粹。强者不会惧怕失败,困难是其成长的阶梯。顾城说:“我 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航行的木匠刨子
在顾城送给安徒生的第一首诗中,有一只象 征着童话的独木舟,虽然没有载着金银、彩绸, 也没有竖立旗帜,却承载着梦的天国。所有的童 心都是独木舟停泊的港口,所以全世界的国王也 不会比安徒生富有!诗是这样写的:
你推动木刨,/ 像驾驶着独木舟,/ 在那平滑的海上,/ 缓缓漂流……/ 刨花像 浪花散开,/ 消逝在海天尽头;/ 木纹像波动的诗行,/ 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 帜,/ 没有金银、彩绸,/ 但全世界的帝王,/ 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 国,/ 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所有纯美的童心,/ 都是你的港口。
顾城从安徒生的木匠刨子这一意象入手,把刨子比拟成独木舟。独木舟航行 在海上,而这刨子行驶在“木头海”上,缓缓漂流,惬意自由,驾驶着独木舟的 船夫正是安徒生。托起独木舟“浪花”的是层层卷起的刨花,那浪花闻起来没有 海风的咸腥,只是木材自然的气息。而等待被刨的木头,无论是它的年轮还是木纹, 都隐藏着时光的痕迹,顾城说,那是岁月的问候。
在顾城的诗中,我们既听不到木匠斧头的叮当声,也看不到漫天飞扬的锯末, 只有微缩的梦幻时空。这里充满了美丽、诗意、幻想和纯净,符合人们对于儿童 诗的定义和想象。
倔强的种子
童年是诗的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童年时,人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会追 问很多问题,这种追问往往是最纯真的,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既是现实的 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顾城写给安徒生的第二首诗,就很有哲学的深意。
金色的流沙/ 湮没了你的童话/ 连同我—— / 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我相信/ 那一切 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 才有生机/ 当我回来的时候/ 眉发已雪白/ 沙漠却变成了/ 一 个碧绿的世界/ 我愿在这里安歇/ 在花朵和露水中间/ 我将重新找到/ 儿时丢失的情感 顾城在这首诗里用象征的手法,把童年时经历的苦难比作金色的流沙,这流沙不 单单湮没了童话,也将小时候的回忆一并掩埋。但对一个不屈的灵魂和一颗渴望发芽 的种子来说,这是一段必然要经历的成长期。真的种子是会发 芽的,任何摧残都不能毁掉它。或许等到它开始发芽时,我早 已须发雪白,但一颗童心会在花朵和露水间重生,会给沙漠增 添一丝绿色的生机。
我猜想顾城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向安徒生的童话《丑 小鸭》致敬。丑小鸭长得太丑了,动物们都嘲笑它、排挤它, 连它的兄弟姐妹也欺负它,甚至它的妈妈也劝它走远些。被迫 流浪的丑小鸭几经磨难死里逃生,独自在大自然中求生。它看 到一群南飞的天鹅,便决定不顾生死像天鹅那般展翅飞翔。于 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它在自己心中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长 出翠绿的嫩芽。
无论是顾城的诗还是《丑小鸭》,我们都能从中读懂一件事:其实这个世界上所 有人前的光鲜亮丽,都源于背后的默默付出。世上没有那么多岁月静好,我们必须像 勇士那般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孩子们啊,请记住,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必须要做一 颗倔强的种子,因为只有真的种子才会发芽!
作诗的匠人
有一年我去丹麦,特意到哥本哈根的新港20 号——安徒生故居去拜访。在他那尊能活动的电动 蜡像前,我写下了一首诗献给安徒生:
亲爱的安徒生 我就在你/ 楼下 你的邻居这儿/ 与你并坐在一起 还有你的/ 礼帽、手杖 我 们打开同一本/ 书 我们阅读同一篇童话 我想住下来与你为邻 我的/ 行李箱里有一本《皇帝的新衣》/ 等你签名 我要磕磕巴巴读多少 篇/ 你的童话 才能练成口语没有语病/ 把汉语说成丹麦文
坐在你的楼下 我想听你楼上的动静 你的稿笺上沙沙的声响/ 是否锡兵在踢正步 这时/ 门外 进来一个神情恍惚的大鼻子/ 男人 我吃惊站起 分明是大克劳斯/ 被小克劳斯骗得精光 想/ 逃回 你童话的开头 结局/ 能否更改 规则是否可以重来
我想,虽然我当不成木匠,但我可以做一个兢兢业业的写作匠人。我感到信心十足,因为,我 的师父也是安徒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