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微设计,初中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8-21 15:36

  摘要:如今,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催生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的革新,教学逐渐现代化、智能化。固定场所的学习逐渐转变为 “泛学习”,在线电子学习也逐渐在教育行业普及并被广泛接受。微设计作为时代下的新兴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并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视。本文就微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内容和应用进行探讨。

  网络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催生了多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设计即是其中之一,在教学中的使用彰显了微设计的时代价值。微设计作为教学模式一种,包括微视频、微问题、微课程等。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知识点设计的情景式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型教学视频是其主要表达形式。微课程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多种形式上的创新。第传统教学必须在课堂才能进行,如果有学生因假缺席某次课堂教学,那么学生需要依靠教材、同学笔记询问教师和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肯定比不上经过课堂教学的学生。微课程和微视频正好弥补了这个教学缺口,即使学生因假缺席,他也能通过微课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学生一样掌握好知识点。

  1、微视频的应用

  微视频长度具有“短、精、快”的特点,短的可以是半分钟,长的可以是半小时,内容广泛简练,视频节奏快且形式多样,适合初中语文的精细化教学,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的作业安排。

  首先,微视频可以运用在预习作业设计中。传统的预习作业以学生浏览课文,简单识记生词和课文结构、思想情感为主,预习效率较低,甚至会出现学生轻视预习作业连课文都不去看的现象。微视频图像生动丰富、音效具有感染力,在预习作业中的使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的预习设计中,教师可以借由微视频引导学生圈画文章中的生词难词,如“迸溅、嚷嚷、伫立、酒酿、一穗、伶仃、盘虬卧龙”,并让学生查阅字典或网络资料查询字词注音和意思。教师还可以把标注的字词作为小练习,设计成多种问题模式,学生只有看完视频并做完练习才能显示预习作业完成。通过视频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学生预习知识。

  其次,微视频还可以运用在阅读作业设计中。新课标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多阅读经典作家作品。还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教材课文后“积累拓展”专题提到了宗璞的其他作品:《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由于这三篇文章都不能从教材中搜寻到,大多数学生不会去查找并阅读文本,微视频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中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摘录文章文字,通过和《紫藤萝瀑布》阅读比较,发现文章的相同点不同点。通过导入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充学生的阅读量,不只局限于教材。微视频还能运用在写作作业设计,习作和阅读作业还可以联动,通过阅读产生的想法进行文章创作。

  2、微问题的应用

  语文的教学不是枯燥简单的理论讲解,而是要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微问题的教学方法迎合了这一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微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切入点,能从小问题探究出深层次结论,以小见大,以特殊见普遍。比如,在部编版教材《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 “闰土和童年时期发生了何种转变?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 进行专题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本细节中搜索闰土发生转变的原因。通过探究,学生会发现小时天真烂漫的闰土在社会阶级观念的荼毒下变得麻木窒息,从《故乡》中闰土的心理变化体悟到当时社会对人精神的侵蚀。包括杨四嫂,原本安分守己的良好市民在社会文化浸染下学会了自私、偷窃,这都体现出《故乡》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揭露社会的黑暗对人精神的荼毒,自己与故乡间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现代文明下的精神家园也逐渐失落。通过微问题的引导,学生能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文本进行解读,提高了教学效率。

  3、微课程的应用

  微课程重点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知识的拔高和巩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在理解教材知识前提下扩充认知面。

  首先,微课程的设计要简洁直白,要分解知识做到精细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取舍文本知识点,选择最适宜教学内容。例如,部编版教材收录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它作为一首送别诗,在微课程的设计上就要结合送别诗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情感进行教学设计。从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生平、此时诗人境遇、诗的结构等方面入手拆分这首诗。此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所作,离开家乡为什么需要单独写首诗来表达情感呢?教师可以就此带领学生思考,结合古代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学生们会知道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离开故乡或和好友道别后很难相见,在异地能遇见同乡就是人生一大喜事,所谓“他乡遇故知”就是这个道理。通过社会环境的介绍,学生会对送别诗产生的社会环境基础有一定了解。另外,从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此首诗的艺术特色入手,剖析此首诗歌表达特色,扩充到送别诗歌整个大类的结构表达和情感共鸣。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中的使用,引导学生在诗歌赏析中关注景物与情感的联系。教师还可以把“借景抒情”作为专题进行单独讲解教学,通过五分钟或十分钟的视频概述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微设计教学模式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是社会发展下的教学产物。作为一门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全国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也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微视频、微问题、微课堂等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学生自身知识面,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拓展。专题式的教学能高效提高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印象和知识点的巩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微设计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价值,在教学中使用微设计内容发扬语文教材中渗透的德育精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付甫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视频设计有效的作业[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6):32-33

  [2] 江运宗.初中语文微设计教学的研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19,0(10):0126-012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