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丰收途径探究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栽培技术,高产丰收,途径探究
  • 发布时间:2022-08-21 16:22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农业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契机。作为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我国对于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高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在农作物生产中研究高效的栽培技术,探索高产丰收途径,满足当前国家的粮食需求。本文就关于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并以此来探究高产丰收的途径,以供参考。

  1.农作物栽培技术

  通常来说,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中需要有机结合作物的种植条件与生长习性的特点,并在农作物的播种、育苗、移栽等多个环节中加强重视,对栽培的全过程进行全面、严谨的管控,达到稳产、增产、高产的生产目标。目前我国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越来越丰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例如精量播种、科学育苗、合理灌溉以及精准施肥等,全方位地促使作物生长得到保障,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合理性,并有效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1播种技术

  在农作物的栽培中,播种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其效率水平对农作物的产量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播种环节中,首先播种时机要科学合理,通常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来确定,科学的播种时机避免农作物遭受冻害,并确保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温度适宜。在传统的播种技术中,一般以节气为依据来调整播种时机,而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中,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播种时间的精准性[1]。随着国家对于物候现象的准确预测与把控,以往播种环节中的反常气象能够被最大限度地避免,从而防范农作物的减产灾害。其次,播种环节的机具使用,目前农用机具更新迭代愈发频繁,其精细化与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播种间距相较以往的人工播种,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进一步加强了作物播种的效率。

  1.2密植技术

  在农作物的栽培中,品种与肥料的改良优化,促使农作物的密植更加频繁,产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过度的密植也会导致农作物的通风性下降,当农作物多株达到7000~8000 株时,穗数会扩大15.3%,而相应的穗粒质量却会下降6%;当密度在8000~9000株时,粒重会随之下降到26.3%,密植的密度增加并无法弥补粒重降低的减产损失,这就需要在密植中控制好密度,合理密植来达到实际重视目的。

  1.3土壤管理技术

  在农作物的栽培中,也需要加强土壤管理,确保作物能够高效利用好土壤健康生长。在种植前期以及生长环节中,土壤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农作物播种前,通过及时地土地翻新与整地,能够有效将土壤中空气疏通,并清理出其中的杂质,优化土壤的整体质量,为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肥料的施用也要提高重视。加强对现代化土壤检测设备的应用,掌握土壤中养分的分布与缺失情况,并结合农作物的特征与需求来进行养分补给。再次,土壤灌溉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需要加强灌溉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的农作物防水排水,能够助力土壤中的空气疏通[2]。因此,在实际的农作物灌溉与排水管理中,必须结合作物的实际需水量,维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

  2.农作物高产丰收途径

  2.1品种改良

  在农作物生长中,其品种的差异为产量的增长也会带来不同的区别,其中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与环境的适配性、熟性等都有所差异,选择优质且适配环境的品种才能够确保作物的高产。首先需要在种植中结合当地的气候与种植条件,选择与环境交互性较好的种子,其次,要对区域中的耕作传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季节与茬口之间的衔接充分考量,为选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后,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之间的搭配以及布局,选择品性适宜的品种来搭配种植。此外,种子的遗传要素优化也是品种改良的关键环节,在改良株型时,需要分析种子吸收水分与光能的情况,并对其他影响株型的因素进行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株型优化。

  2.2完善栽培管理

  在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过程中,完善栽培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态势等特征,建立适宜的田间管理机制,减少田间管理中的工作失误,避免作物减产。在田间管理中,管理活动的次数、手段以及时间等因素与产量高低紧密相连。具体而言,病虫害防治以及清除杂草就需要在适合的时间点,选用科学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3]。为了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对土壤与作物的破坏,需要采取绿色防治,尽量选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策略。总而言之,在农作物的高产丰收途径中,其栽培管理事项众多,必须要从多个方面综合管理,确保其适宜性与高效性,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支撑。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探究相应的高产丰收途径,能够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以及品质做出重要保障,这也是目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农作物的种植栽培中要加强对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并严格进行播种管理,在农作物收割完成后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以此来为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高产丰收提供重要支撑,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春.浅析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丰收途径[J ]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8):113-114.

  [2]印祥民.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J].新农业, 2022(08):16-17.

  [3]陈文霞.农作物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现代农机,2022(02):102-103.

  [4]罗玉鑫.浅析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丰收途径[J ]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2)

  [5]印祥民.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J].新农业. 2022(08)

  [6]张向丽.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03)

  [7]盖琳.浅析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管理技术[ J ] .农家参谋. 2021(01)

  [8]孙建.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4)

  [9]张师楠.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 .南方农业. 2021(03)

  [10]李守梅.地膜覆盖对农作物栽培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 2021(11)

  姓名:王礼科 出生年月:1995.10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贵州省贞丰县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