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的逻辑和必要性
底线思维归根结底是抵抗危机的能力,企业经营随经济规律的运营同期会产生颠簸、高潮和危机,这种规律中预期与经济大环境有关,与不可抗力无关,事实上,危机一直都在,无论是资源、环境、技术、市场还是地震式疫情,其实都处在不断调整、不断更新、不断替代的变化中,更多的未知所带来的挑战。会展的波动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会展企业只能在顺境中生存发展,只能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运行,只能在可认知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增长,获取正常的现金流和利润,这种运行的状态本身就产生一种危机意识,那些能战胜危机,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的会展企业,都在特殊时刻采取忧患动作,保证企业现金流支配,就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而言,不管是危机时期还是繁荣时刻,拥有充沛的现金流都极其重要。尽管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谈论创新发展上,但作为领导者,在最重要的“炼钢” 环节,不得不把最厚最重的那块“钢板”—“ 现金流”的考虑放在心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个不是保守,这是生存之道,如果我们否定,危机就会隐形加大,我们就会被淘汰得更快,因此国采会展团队经营将从四个方向努力,让企业行稳致远,厚德载物。
国采会展团队以正确的方式经营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财务管理者忠于自己制定的预算计划目标,事实上,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我们能确保主要会展项目穿插进行,在抗疫措施“ 七必”原则的监控下,得以顺利举行,就能赢得喘息的机会,由于更多的会展项目企业忽略底线和环境的匹配,或者忘记了自己的经营方式,没有能很快适应环境。在两年多疫情的折腾下,经营灵活机动、与环境匹配的公司,又一次能获得困难时期的喘息机会,对于财务的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整极限式最低运营成本
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冲击,财务收入预算随着会展延期通知的下达,无法正常的运行。当我们回顾 2020 年武汉突如其来的疫情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形成统一的意见就是挑战极限式最低运营成本, 2022年的波动持续时间快5个月,启动底线运营薪资流程,让全员学会如何建立最低运营流水的科学概念,同时掌握如何确定市场与现金流结算最大化政策运行体系。这种做法告诉我们,在深度危机到来之时,从内部控流,首先要保证资金流正常运转,同时要确保隐藏竞争力,可以随时随地的运行,挑战极限式运营成本是很多企业在过渡时期的有效方法。
以最快方式收取回报,贴近顾客的机会投资。两年多的疫情挑战,给我们年度的经营时间仅为一半左右,国采会展团队要用半年时间运营出全部一年的效益,这对企业的运营水平也是很严峻的挑战,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在单位时间内召开项目的密度科学紧凑,项目运营的单价比要远高于过去,两者缺一不可,高密度布展布会,这是科学调配,与客户融通合作,共同在有限时间里完成通常加班才能完成的任务。二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让位于重点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独角兽企业项目,在运营服务中提高服务品质,换言之,用极少的时间服务一个高端项目,换来二倍式更多的效益,选好项目,选好企业,做好服务,顾客会给予更高回报,而特定顾客的高回报可以让企业保持高增长,并让会展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增长,在经济困境时,关键的顾客会使得企业快速转危为安,这是去年 10 月和 11 月的经验总结。
政策与效益联动,提升产学研项目的开发力度。财务除算账理财的基本功能之外,关键是指导市场完成交易,另外一项重要职能,是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做导向型市场的运营工作,任何企业经营活动都是财务模型具体运用。会展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特殊形式,全国各地都出台相应扶持激励政策,作为小体量的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是细分市场的典型案例,在武汉已有大存量的会展基础之上的生存模式,其定义就是依靠高新产业园,发展产业园的现代服务经济,把服务高新产业发展作为优势资源,在与区域会展中心竞争中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在武汉高校产学研项目的优势资源基础上,在全国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展现出人力、物力、科技实力的优势地位,使得效益性显现出来。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财务运营政策是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筛选出有优势的产学研、MICE项目,以优化服务品质为基础,从而达到可观效益的目的,财务既是奠定石,又是市场业务得以保驾护航的舵手,财务全方位服务于业务,又同时坚持合同流程,科学地采取闭环策略,不断在闭环后分析过程,同时采取各种程序化、电算化手段,对价格政策的审批、外包服务费用计提以及现场费用收入计算,展现出联动监控效能,为公司业务回报的科学性和最大化提供了科学保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