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蛟新的生活空间距离他的另一个住所很近,他和太太骑自行车五分钟就能抵达。太太在这里练瑜伽、习书法,蔡蛟则工作、喝茶会友、照顾植物。夫妇二人日常生活主要在这里。在蔡蛟看来,当今城市中有很多SOHO族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他们看起来“自由散漫”,但摆脱办公室的拘谨和课程表般的时间制约后,人反而会变得更专注。“我们从事的职业也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生活而做的,所以我们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一点儿都不冲突。”蔡蛟将自己定位为“空间设计师”,在做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他发现二者不可分,正如当代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做建筑要为室内考虑,做室内要去追随建筑。”他说。
让室内和开敞的室外相平衡,让自然流入室内成为蔡蛟要做的第一件事。当把内部所有空间打通,将每一扇窗户加大后,在“后花园”内的每一次停留都会有窗外的自然景色相伴。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室内外得到了基本的连通。但真正的空间延展在于“气”。蔡蛟说,室内所有固定部分的材料和颜色都从自然而来。泥料和云母颗粒的墙面贯穿所有房间。从会客厅、书房,到工作室和卧室,每个区域都是连通的。“其实我这个空间才300多平方米,但你会觉得这里好像没有尽头,就是因为室内也在一直延展。”为了确定空间的内外关系,蔡蛟在冲淋房外都保留了院子。蔡蛟说,自己热爱东方,深受中国文化中天人观念的影响,但同时又喜欢活色生香的当代生活。于是在他的室内,一场颜色、材质、地域、时间的交融展开了。粗细水泥混合制造出的圆桌有粗粝的砂岩质感,与之搭配的是纯工业化的不锈钢冲孔餐椅。木质家具保留了裂纹、磕碰和虫孔,风吹日晒带来的自然随性与欧洲丝织毯的精细手工相对照,产生了特殊的趣味。唐椅为摆放着现代音响的客厅提气,宋式、明式桌案与意大利家具一同出现在书房。不论是粗糙不完美,还是如盛夏花园般色彩斑斓,蔡蛟认为“后花园”中物品的共同点是:从自然中来。这也是他所认同的东方文人气质的外显。那不是死气沉沉的空寂,是尊重热爱自然的喜悦,是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太太的学生来练习瑜伽时,蔡蛟会和学生的家人坐下来聊天,最后几个家庭干脆一起在他这里吃顿饭,然后品茶饮酒,夫妇二人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疫情期间,蔡蛟也很焦虑。不能出门时,他就和太太、孩子一起打理花园。他们天天去花卉市场,买每个人喜欢的花。鲜花盛开时,蔡蛟感受到生机、活力和希望。他觉得自己被自然安抚和疗愈了。住宅的花园慢慢成型后,北京季节的变化被花草植被记录。春天复苏,夏天饱满,秋天收拢,冬天沉睡,循环往复,强韧充实。低落和沉寂总有过去的时候,每个季节都会再来。蔡蛟说,有了花园后,雨天有雨天的干净,雪天有雪天的平静“,哪有什么天气不好的概念,你会觉得所有的天气都是好的”。这种对花草树木的依恋也被延伸到“后花园”中。蔡蛟把户外庭院分为三个区域,充分延展收纳自然的可能。在纯中式的假山石园林,他在池塘中养了9条鲤鱼。它们现在还有一点儿认生,发现有人靠近时还会躲起来。下午的时候,水雾系统会开启。山石鲤鱼会浸没在雾气里,变成具有梦幻感的景观。石榴树下的长桌和圆形篝火区是客人们最喜欢待的地方,面前的篱笆遮挡了近处的干扰,但并没有阻隔远眺。花园中唯一的一处半遮挡墙壁出现在长桌区和茶室之间。在茶室前,蔡蛟有意将草坪种植得干净规整,并且没有设计步踏石。“我们做得很有节制,只有草坪和两棵树,就是刻意让它安静。”更好地与自然相处的场景是坐在茶室的檐前远观,这部分庭院客人和孩子不能踩踏,“我们希望人去敬畏这处景观,能够更加沉静”。
在蔡蛟的“后花园”,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区域可以驻足。朋友对他说,觉得这里可以让时间变慢,可以让刻意的思考停滞。很多人在这里会想要打个盹儿,因为脑子自然而然就会放空。蔡蛟发现,那些曾经是陌生人但被“后花园”吸引不断前来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愿意把时间留给自己,珍惜自然带给人的希望,这也是某种善良。在闹市中寻求一份安宁,找到令自己舒心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也是现代人需要修炼的智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