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教育中的激励机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
  • 发布时间:2022-10-23 21:31

  摘 要:激励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管理手段。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上来看,激励机制的运用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改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本文从大学生教育中的激励机制着手,探讨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提高激励机制的效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从本质上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转化、形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素养的一个过程。对此学校与教师应当通过灵活的激励方法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积极的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与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大学生教育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

  校风校纪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能够对教师及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在大学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离不开激励机制的作用,例如学校管理中都在提倡学生勤奋学习、讲文明、爱护环境等,但光靠说教与常规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动力,因此需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让学生的这种优良表现能够获得更多的奖励,激发起更多学生向先进看齐、蓬勃向上的动力。学校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言行引导,从而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

  (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激励机制需要准确建立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基础之上,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精神需求也表现得有所不同,例如个别学生只满足自己顺利毕业就好,有的学生则力争上游,具有非常强烈的上进心。面对不同精神需求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才能让激励准确落地,击中人心。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具有基本的期望值,在社会期望与学生实际存在落差的情况下,激励机制可以从中起到调和的作用。对于一些表现突出学生来说,他们有着高远的精神追求,从而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得非常自律;即使是普通学生,也会有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因此在激励机制的创设上应当具有层次化的特征,满足不同学生的精神需求,当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则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向上的动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不同行业都面临着竞争压力,而从竞争的本质上来看则是人才方面的竞争,现代社会人才成为了重要的战略资源。但人才本身也需要适应时代、适应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能发挥作用,通过激励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加以宣传,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争取更高更好的成绩。[1]

  二、大学生教育中激励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连续性的激励机制

  激励本身不能单纯为奖励,还要包括负面性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对于较为上进的学生可以利用正面性的奖励来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而对于进取心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负面性的惩处制度来强化管理效果。结合普雷马克原理,正面激励通常会在相关反应之后出现,所以可以通过高频行为和低频行为来区分学生的行为趋向,在学生产生对应的行为之后再进行激励。正面激励需要秉承针对性、及时性、连续性的原则,尽可能让学生在产生优秀表现后更快地获得奖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被教师所认可。而激励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行为表现想结合,让学生巩固自己的认知,也就是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获得奖励。激励本身也要把握“节奏感”,根据一定的频率来实施,学生只要取得进步,都要进行鼓励,让激励机制发挥连续性、长效性效应[2]。

  (二)建立层次化的激励目标

  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所以激励目标也应当根据个性差异进行调整。按照期望理论来看,学生是否愿意为激励目标付出努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其一,付出努力能否获得相应的收获,如果努力必然能够获得成果,那么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努力;其二,付出努力收获结果后能否获得更多的奖励,更好的成绩应当获得更多的奖励,只有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才能让学生更加愿意努力;其三,奖励是否能对自身目标产生更高价值,如果学生渴望这种奖励,那么就会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对此激励目标应当将个人目标、投入努力、绩效、获得奖励、实现个人目标等纳入其中,根据不同学生设计层次化的激励目标。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奖学金或留学深造机会等;对于道德素质良好,热衷于社会公益,为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可以设立“道德模范”等称号予以鼓励;对于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可以设立 “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关的物质奖励进行激励。对于一些文体特长生来说,可以在学校内举办一些竞赛项目,为这些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竞赛奖励来激励学生。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空间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形式,很多学生经过学习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已经可以做得很优秀了,但一直缺少表现的机会,这也让学生身上的优良素质难以被发现和被奖励。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来组织各种团体,例如体育俱乐部和艺术团、科研团等,让有兴趣有意向的学生可以加入进去,定期举办有关活动并为这些学生赋予一定的职位,让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结合双因素理论来看,赋予工作更丰富的内容和挑战性都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认可。此外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的方式获得工作上的认可以及成就感,强化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学校建设发展与学生个人的发展深度结合,学生可以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对学校产生归属感[3]。

  结束语

  激励机制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层次性、连续性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充足、更持久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郑益军. 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优化策略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06):11-13

  [2]  蒋秀萍, 吴一帆. 基于激励机制创新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16(10):59-61.

  [3]  吴雪峰, 颜东奎, 柳昊. 试论如何构建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J]. 科技展望,2015,25(01):28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