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探究材料
  • 发布时间:2022-11-17 11:14

  【摘要】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创造良好的科学活动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由于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还会出现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不厌其烦地讲解科学概念、知识,自己说得多幼儿动手操作少,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应从深刻领会《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入手,明确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实质,才能做到不偏离目标,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幼儿园只有紧紧围绕《指南》所提出的目标来开展科学活动,那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精神的有效的科学活动。

  2 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因此,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为教育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2.1 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我们还积极思考,善于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因素,准确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如:在“多样的靠垫”的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碎布,5 岁幼儿想像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因此,在本活动的重难点也就是探索出多种的靠垫。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孩子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更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欲望。

  2.2 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孩子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在经过与孩子讨论探究某种内容后,我们和孩子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如:科学活动如:《神奇的口袋》我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神秘袋-个布料柔软、一个能收缩的小布袋,并在神秘袋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有气味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如;苹果、铃鼓、毛巾、玩具车、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发现、猜测神秘袋内的物品,并讨论使用不同的感官猜测物品的感受。这样,还在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而5、6 岁的就可以考虑探索深点的科学奥秘,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请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幼儿可能会猜想出不符合现实的答案———“积木会沉到水底” “泡沫板会沉到水底”“铁钉会浮在水面上”等等。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操作摆弄物体材料的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索研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启发、推动幼儿探索。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并不代表教师什么也不用管,教师应教给幼儿探究的方法,如调查、测量、实验、讨论等等,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探索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体现幼儿自己的操作性、材料的开放性,这才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教授名言: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

  [2]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