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城市动能实现乡村振兴?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动能,乡村振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30 12:03
探索如何实现都市圈经济社会格局中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同频发展,对于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 | 董强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快速的城市化。今天的中国城市水平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领先性,同时也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都市。但城市发展对于乡村的带动性不足,受都市圈影响的乡村无论在产业、资金、人才还是发展态势上,都没有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协同。
应该说,乡村的衰落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现象。乡村的衰落在客观上呈现相对性和比较性。法国经济学家魁奈所提倡的重农主义本质上是乡村主义,他之所以强调“农本”主要是因为法国政府曾牺牲农业来推动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正如今天的中国,乡村呈现的衰落景观正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导致的。
城市化如何避免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的衰败乃至乡村的消失是大中型城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难题。“大城大村”是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的典型写照。乡村振兴显然无法单独从乡村中寻找答案。因此,探索如何实现都市圈经济社会格局中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保留乡村价值与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乡村功能,实现城乡同频发展,对于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乡村带来衰败的同时,也在逐步将乡村价值的稀缺性凸显出来。无论是原发性现代化的英国,还是后发性现代化的日本和韩国,都在进入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从这个角度讲,要把那些能够通过逆城市化发展的乡村建设好。
建设乡村不仅仅是修路、盖房,更主要是将“亲乡村”相关业态建在乡村,实现乡村的功能拓展,壮大乡村的产业空间,促进三产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培育农民为主体的治理体系,保存乡村文化,留住乡愁的“根”。因此,逆城市化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而是把乡村建成保留乡村价值的现代乡村。
2019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政府启动了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选择了安宁市雁塔村、晋宁区福安村、呈贡区万溪冲社区、宜良县麦地冲村、富民县石桥村和石林县矣美堵村等6个都市型乡村同步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实验。这6个村庄都在昆明市的近郊区,距离主城区的车程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并且都保留着比较典型的乡村特色,都有主导的第一产业。实验村庄因为靠近大城市,开始出现空心化的情况,外出务工是大部分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庄的闲置宅基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从实验村庄来看,城乡之间的互动更多还是乡村的资源向城市流动,这样的村庄在昆明市、云南省其他州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工作探索了在都市经济社会格局下的乡村如何与城市同频发展、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为云南省和全国类似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板。
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推进,培育形成乡村内生力、都市驱动力、城乡互动力“三力融合”机制,将城市动能引入到乡村,基于对乡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发育新的业态,将城市的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从而探索城乡互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创新实验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在3年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在每个实验村打造一个核心的示范区域。首先在盘活乡村闲置资产的基础上打造新业态示范,以新业态为抓手发育乡村经营治理体系,以确保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利益留村哺农,在创新实验中聚焦闲置资产盘活、乡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乡村经营组织形式创新、乡村CEO孵化培育、集体经济的壮大等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找到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建设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样板村庄,形成乡村振兴的昆明模式。
在微观上,创新实验工作聚焦四大关系,即:政府主导与农民为主体的关系,社会资本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农民个体与村集体的关系。
吸引社会资本、调动农民资源
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引入乡村新业态,培育乡村本土经营性人才,实现盘活资产增值,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吸引社会资本和调动农民资源促进乡村的全面建设。
实验核心关键是带动都市动能导入乡村,在都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的过程中坚持农民为主体。实验工作紧紧围绕着以下八大机制展开:第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第二,闲置宅基地和农户房屋处置盘活机制。第三,产业增值收益留村哺农机制。第四,乡村人才培育机制。第五,村政服务体系和乡村善治机制。第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组织动员机制。第七,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机制。第八,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在创新实验的推动下,昆明市的山水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为实验村庄导入外部城市巨量的动能提供了先天条件。把旅游建到乡村,这是昆明的特殊优势决定的,探索出了“七彩梦乡”“雁塔花巷”“福安六坊”“万溪梨园”“云上人家”“康旅石桥”等乡村振兴的不同模式。昆明乡村CEO更是名声响亮全国,形成了昆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3年多来,创新实验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产业发展体系。2021年6月开始,各个实验村的多种业态相继投入运营,逐步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下,6个实验村的农户及社会资本纷纷加入到实验村新业态开发中,积极寻找衍生的市场机会。
集体资产的可持续运营和壮大
围绕着“如何将都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这一都市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性问题,创新实验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尤其是在如何确保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实验工作聚焦农民为主体、闲置资产盘活与经营以及乡村集体资产增值等方面的机制性问题,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的农民利益流失问题。创新实验工作在6个市、区、县的6个村以闲置资产盘活为抓手,鼓励建立农民合作经营方式,以农民合作社和农民股份公司的形式,探索了如何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的机制,先后形成了宜良县麦地冲村农民入股资产的经营模式、安宁市雁塔花巷和石林县云上人家集体经营乡村资产模式、晋宁区福安古民居在内的古村落市场化保护经营模式、富民县石桥农民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乡村资产模式、呈贡区万溪冲“集体+公司”混合经营的乡村资产经营模式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创新。
通过注册村集体公司运营资产的方式,将政府前期投入的资金转化为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的资产,有效避免了政府公共投入的流失。6个实验村集体注册的公司通过自营、与外部公司合作经营以及对独营的公司主体进行管理等方式,促进村庄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集体资产的可持续运营和壮大的目标。
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为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范例,通过导入城市的动能激发出了乡村的动力,从而在城乡融合互动中将乡村价值进行显性化,建设出既有乡土传统同时兼具现代功能的和美乡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下探索乡村实现振兴的可行路径,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