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构建下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研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技能型社会,高职院校,培养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10 10:15
魏 柯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行愈发凸显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的紧缺问题。当下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提出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构建技能型社会的语境下培养新型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目前,以“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技能社会构建”等为题名或关键词的文献研究众多,而从技能型社会构建视角切入对装配式人才培养所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从技能型社会构建角度探讨装配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3-001-01
1 技能型社会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技能型社会构建对人才培养的宏观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其建构可持续的生计,以抵御失业风险;二是确保劳动力在经济生命周期中不断提升生计的稳定性以从容应对多次就业变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装配式技能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发展技能,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
2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现实困境
2.1 技能培养目标不清晰
技能是个体的重要社会存在方式、是总体社会的共同利益、是国家能力的重要来源。而在部分高职院校装配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首先,“一技之长”的培养导向,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足,缺乏职业精神。其次,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兼容。当前培养目标顺延传统的现浇为主的建筑模式岗位需求,未与新兴的装配式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如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岗位等。最后,培养方案中课程专业技能未能融通。高职院校在传统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下,无法估计各专业课程技能的内部链接,只能就一些主要内容如装配式钢结构等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对装配式专业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
2.2 技能专业课程不突出
一方面,专业技能课程未及时更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更新速度远不及装配式新职业的发展速度,课程内容中相关的技能部分修订速度滞后于新职业新岗位的增长。例如,企业需求量较大的BIM操作、构件加工运输成本估算等岗位,专业课程中尚未有对应设置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技能课程学时不足。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理论学习时间少,不少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只能采用保留传统建筑类课程、削减装配式课程课时的方法,师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难以兼顾装配式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加上高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稍微欠缺,对于装配式技能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3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路径
3.1 精准定位技能培养目标
第一,确定技能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在技能型社会构建视域下,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扎实专业技能、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具体到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目标,则是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对建筑行业的理解与认识与职业道德、工程伦理一并内化于心,并具有自主探索、创新创造能力,无论毕业后是否从事此行业,都能自主学习成长。
第二,培养目标定位岗位需求。
根据装配式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的岗位技能制定培养相应的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并更新教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以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第三,融通各专业课程目标。
如预制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专业技能课程目标应相互融通。具体而言,在设置课程及备课阶段,各课程教师应将技能的培养目标放在统一的高度,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为每门课程提供技能养成目标和思路。
3.2 专注岗位技能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装配式课程改革,存在着岗位技能分析不全面、传统课程体系思维固化、师资力量短缺等现实的制约因素。应在装配式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专注岗位技能课程设置,整合技能课程体系。
对接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动态化课程体系,增强专业技能课程适应性。装配式课程设置应放弃全面铺开、面面俱到的课程设置目标,而是以具体岗位需求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突出技能课程设置。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技术核心是采用BIM技术串联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环节,高职院校应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另外,当前的课程模式主要是将装配式课程内容深度融入现行的以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课程体系,因而,课程设置应具体考虑课程修订及增设的可行性。如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与装配式建筑知识点联系较为紧密,适当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等部分修订即可;而预制构件的设计深化、构件安装与连接等内容需在课程中设置单独章节,以便更清晰突出装配式的技能知识点;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等环节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生产方式差距较大、专业性强,应该努力增设对应课程。
3.3 强化技能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首先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使其具有“产、学、研、用”一体化功能,聘请企业优秀员工进校担任兼职教师,现场操作实践,协同学校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同时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在工地开启教学,真实的工程情境和实际的工程技能要求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
结语
逆向思考在技能型社会构建背景下提高装配式建筑专业学生的技能,并深度审思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理路,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建筑类技能的高阶思维,更有利于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构建的高度契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技能型社会构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梁海兰,赵聪,李焱.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6):5-12.
[2] 张学英,张东.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J].职教论坛,2022,38(01):35-41.
[3] 刘英霞.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与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62-65.
[4] 李国军.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2(1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