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的手心,让大爱在两岸传递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两岸,传递,大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7 14:03
文|本刊记者 张 霄
“我不笨,只是学得有点慢。”
不久前,首部讲述两岸携手助力残障特殊群体成长故事的纪录影片《翻转的手心》登陆大陆各地院线,8名身心障碍的青年实现了从受助到自助的生命蜕变的经历让许多观影人心生感动与力量,而两岸携手助力残障特殊群体“翻转人生”的美好故事,更让大家为之动容。
农场里的“人生翻转”
希望农场坐落于山西临汾乡宁县。这座看似普通的农场里生活着一群“不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克服了亚斯伯格症、记忆及智能障碍、肢体障碍等身体上的困难,像常人一样学习播种、养鸡、烘焙……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了“手心向下到手心向上的翻转”。
这就是纪录影片《翻转的手心》的故事,虽然没有人设、没有剧本,但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前,8名身心障碍青年一路成长、离别、喜悦和收获的瞬间都绽放出生命最积极向上的颜色。
于是当影片主人公之一、重度脑性麻痹青年张楠在片尾说出“一开始陈老师问我梦想是什么,我不敢想。当我在农场拿到第一份工资,想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我的梦想就是挣到更多钱,带他们去全国旅游,我还准备开一个烘焙店”的梦想时,台下的很多观众都情不自禁的眼眶湿润。
而张楠口中的“陈老师”,就是台湾有机农业专家陈礼龙,贯穿影片的“手心翻转”项目正是由他发起。
十多年前,陈礼龙在台湾工作的农场迎来29位身心障碍的年轻人,为帮助这些孩子体验农耕,农场的志愿者把种子放到孩子们掌心,再翻转手心倒进土里,很快大家就学会了这个动作。简单的手心一翻一转,残障青年们就掌握一项“让自己变得有用”的技能。这让陈礼龙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身心障碍的孩子先学习简单工作,再慢慢学做别的事,也许就有机会从手心朝上接受帮助,变成手心翻转向下,通过自身努力收获回报。甚至成为帮助者,传递爱心。”于是“手心翻转”公益项目应运而生,以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来关爱身心障碍弱势群体,透过公益理念和志愿服务,帮助其习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陈礼龙的“手心翻转”公益项目,也深深触动了山西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连水的心。2017年,张连水决定投资兴建希望农场,邀请陈礼龙为顾问,将“手心翻转”项目在台湾积累的经验复刻至大陆,一同前来的还有台湾特教老师和海外志愿者。他们在与当地身心障碍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结下深厚感情,帮助了许多患有身心障碍的年轻人。如今,在希望农场工作过的年轻人有的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的组建了美满的家庭,还有的回到希望农场成为管理员……通过努力收获回报,活得更有尊严和价值。
对此,全国台联副会长、特殊教育专家陈云英说:“这个公益项目最闪光的价值,在于让我们在片中看到不仅体现在帮助残障青年成长的爱心人士身上,更在于残障青年们积极向上、愿意成长、渴望变好的善良之心。”陈云英从事特殊教育研究多年,在她看来,如何帮助残障青年走好步入社会后的“第一步”,“就需要像《翻转的手心》影片中公益农场所探索的‘第一步衔接’模式,用善心去鼓励残障青年,通过自己的劳动开发潜能、习得生活技能,来弥补特殊教育的后半段。”
故事中的“生命意义”
“生命状态不应因身体某方面的残缺而受限,这是拍摄《翻转的手心》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看待残障群体全新的视角。残障群体不仅值得我们去多加关爱,而且值得我们对他们格外尊重。因为他们付出比我们健全人更多的辛劳,活出了一个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影片总监制、大陆知名纪录片导演夏蒙心中有一个愿景,希望《翻转的手心》能在两岸更多城市上映,“希望中华大地更多的人能知道这样的故事,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我愿意加入这个团队最重要的理由。”
对此,观众叶女士深感认同。她的舅舅是语言障碍者,作为特殊群体的亲属,她深知其中的不易:“我们觉得很正常的一些举动,他们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做到。”叶女士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人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很多特殊群体人士会认为自己活得很累,给家人添了负担,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大。但从电影的角度看,他们作为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能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部电影很有价值,让很多人看到生命还有另一种形态。”
而演员李雪健此前罹患鼻咽癌,20年保守治疗只为坚持演员理想。因长期化疗听力咽喉严重受损、难以开口说话的他,不仅全程观看了这部电影,还在电影映后交流环节用肢体语言给主创团队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这部片子带给我很多营养、知识和感动。这样的文艺作品应该越多越好。”音乐家吴彤也表示,影片中残障群体不加任何修饰的真诚表演非常动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我觉得最棒的一点是,通过社会各界的扶持让他们参与到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这是最重要的鼓励。”
在陈礼龙看来,残障青年们展现出的生命力、对生活的坚强态度,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此次电影首映期间,陈礼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去山西参加一位曾在农场工作的重度听障女孩的婚礼。现场感受这份喜悦,陈礼龙形容自己“好像嫁女儿一样,既激动又欣慰”。
连接两岸的大爱
在《翻转的手心》影片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台湾特教老师宋金津离开时的告别就是其一。“(她)第一是老师,第二是妈妈。”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拥抱和哽咽中,两岸同胞的大爱跨越山海,带给人们的感动无以复加。
担任纪录影片导演的董金明对此感触颇深:“大家看到的109分钟片子,是从我们历时14个月的真实拍摄,从690多小时的素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为了和影片中的残障青年交朋友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在镜头前的松弛感,在朝夕相处的磨合过程中,他和片中的残障青年以及特教老师、国际志愿者们之间也建立起深厚情谊。“面对分别,大家难掩依依不舍之情,相拥而泣,流露出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
而影片上映以来,更是激发了两岸各界对于如何关爱残障青年群体的讨论。“有人把身心障碍人士称作‘慢飞天使’。”台胞林淑珍在影片中看到了“天使们”的蝶变,“他们从开始的注意力不集中,到后来独立完成工作,并且拥有梦想,让人们看到每个生命都有价值,都需要得到尊重,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残疾人事业当中。”
如今,陈礼龙在电影点映式上透露的第二家希望农场也继续传来好消息。据介绍,沈阳华夏之星爱心有机农场,是沈阳和台湾合作的两岸公益项目,预计将在今年9月9日落成启用,以协助沈阳的特殊群体和家庭。
“现在正在搭建电力系统,暖棚搭建整体已经接近尾声,后续开始铺路,搭建厕所,铺停车场,棚外地膜铺盖,播种玉米、角瓜等蔬菜……”谈起第二家希望农场,陈礼龙说,“随着电影的上映,希望农场迎来了更多的关注,希望未来翻转农场模式能帮助到更多大陆残障家庭。”
与此同时,两岸相关交流与合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不久前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2023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共促融合发展”签约仪式,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与台湾中华身心障碍者福利教育发展协会,厦门市阳光残疾人书画院与台湾中华身心障碍者自立更生创业协会签订两项闽台、一项福建与香港、澳门残障组织的合作协议。
对此,陈云英深感欣慰:“两岸在残疾人事业方面均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希望在这方面多多交流、相互借鉴,以更好保障身心障碍人士的权益,实现两岸心手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