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现代化转型,维度,路径
  • 发布时间:2023-08-04 14:52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文/徐小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也是促进全球各领域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因素。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是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质量,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分析目前学校治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明确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并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维度;路径

  引言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快学校治理工作现代化进程也成为国家教育的发展目标。以信息化推动学校治理工作发展,提升学校治理工作质量,是学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际需要,也是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的必然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当中依旧存在治理方式传统、制度建设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了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

  因此,学校应立足实际情况,探究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有效措施,以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

  1.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1.1 学校治理观念较为落后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校治理工作必须要加快思想意识的转变,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快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进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存在治理理念落后,忽略现代化治理重要性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日常学校治理工作并没有遵循相应的章程来处理各种问题,而是具有极强的随意性;二是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便感受到信息化发展对学校治理的有利影响,也不主动进行现代化转型。

  1.2 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影响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包括学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包括学校治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从基础设施层面来讲,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等方面的力度不足,其设备数量、技术水平都难以满足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从学校治理工作人员层面来讲,参与学校治理工作的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较低,对于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不够明确,缺乏专业的知识,无法真正发挥信息化学校治理体系的价值和作用[1]。

  1.3 协同治理力度不够强

  信息化驱动下的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需要寻求外部主体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共同治理的模式,促进学校治理效果的提升。但很多学校目前依旧采取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治理模式,外部协同治理力度不足。一方面,学校没有制定和完善外部协同治理相关机制,协同治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路径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外部力量如政府、公司方在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对于治理效果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校进行改进和提升。

  2.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为学校治理和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传统的治理方式可能存在数据分析不够准确、数据挖掘不够充分等问题,从而影响后期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向现代化转型后,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运用等功能更快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对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和判断,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决策更加精准、有说服力。

  2.2 有利于提升学校治理工作效率

  效率是新时代对学校治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学校治理模式下,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来进行,不仅效率较低,也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而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推动学校治理工作向现代化发展,通过构建数据平台提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实现工作流程的简化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节省学校成本投入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治理效能,为学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便捷服务[2]。

  2.3 有利于为学校治理工作搭建沟通平台

  沟通是学校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沟通学校才能从多方获取信息和数据,从而正确处理学校各项工作和问题。传统治理模式下,学校与其他主体的沟通渠道相对较少,沟通时效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学校治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校搭建更为有效、快捷的沟通途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随时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证。

  3.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

  3.1 从理念变革维度出发

  理念变革是以信息化为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转变的关键维度。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中国校园管理事业已步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和转变阶段,数据将逐渐发展成为各行业管理的基础元素。在信息化语境下,高校可以利用数字化产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数据的保存、传递、互动与运用,促进学院整体校务管理现代化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有效打破以往师生参与学校治理工作的物理空间格局,能够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在同一任务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开展的协作[3]。

  3.2 从学校治理方法创新维度入手

  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最重要的是实现治理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治理方法,为学校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快速、高效、便捷的途径。例如,大数据有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促进治理信息化时,应积极创新治理方法和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展学校治理工作,主动适应智慧校园发展的新需要,实现学校治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与治理方式的适配性和协调性,为学校开展现代治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3.3 从学校治理成效维度入手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所以在信息化技术驱动高校的管理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新研究成果,并利用增量型赋能和重构型技术创新,以减少高校管理流程中的烦琐环节。同时,要致力于推动治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多元主体、解决方案三者间的高效精准匹配,以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治理过程智慧化和治理效能最大化的目标。

  4.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4.1 加快学校治理观念的转变

  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想要尽快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最首要的是必须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学校治理工作和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治理制度和章程[4]。

  (1)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知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意识,将学校治理工作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2)高校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并从学校自身办学治校中的重要约束因素入手,根据教师工作学习中对信息化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合理选取以信息化驱动管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并科学合理制定高等教育信息化项目与教学内容。同时,要深入分析学校的财力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和建设方案,确保现代化转型步伐与学校发展相统一。

  (3)学校要具有一定的法治思维,学校治理工作要做好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和隐私数据的保护,为学校治理现代化发展奠定法治基础。

  4.2 完善学校治理相关制度

  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学校治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5]。

  (1)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治理现代化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层要根据自身需要成立信息化建设小组,强化学校对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学校也需要借鉴其他学校的治理办法和措施,提升自身现代化治理水平。

  (2)学校需要加强运行机制的建设,以确保现代化制度能够顺利推进。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明确谁的项目谁负责,确保学校治理工作各个环节都能够根据规章制度运行,并做好项目的评估和归档工作。

  (3)学校要做好现代化治理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很多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现代化治理措施,但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缺少监督和管理,导致运行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最终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根据治理项目制定完善考评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将学校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学校要建立容错机制。学校治理工作在实施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学校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有一定的容错,从而增强教师及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教师和学生等其他人员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参与学校治理工作,不断激发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活力。

  4.3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是治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因此,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从学校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方面来讲,学校要对信息化设施的投资和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落实投资制度,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治理水平。例如,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展校园数据治理工作,建立校级中心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推动实现校园数据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完善数据资源归口管理和分级共享机制,实现校园信息系统间数据交换与高效利用[6]。再比如,学校还可以建设校级网上办事大厅,为学生开通网上业务办理渠道,简化网络业务的办事程序和流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学校还要加强网络建设,主动适应高校国际化办学和多校区办学需求,推进校园宽带国际链路建设和网络协同视频交流平台建设。

  从学校治理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来讲,一是学校要建立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管理团队,优化信息化部门的岗位设置,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二是学校要落实人才引进制度,聘请信息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参与学校治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注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训,强化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学校信息化队伍。

  4.4 促进多元化协同发展

  信息化驱动下的学校现代化治理强调要多个主体同时参与管理,促进外部主体与内部主体的协同发展。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要重视建设和投入的多元化,促进政府、产业、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7]。

  学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分级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推进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数据标准和规范,推动学校与政府间实现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在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运用数字化、云化等先进信息技术,拓展产学研虚拟合作空间,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创新产学研合作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治理效能;要创新措施、拓宽渠道,在对学校保证基础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地方政府和社区的信息资源潜能,从多渠道激励并调动社区力量投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积极变化和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学校治理等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发展。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有利于促进学校治理工作方式的创新,促进学校治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强化学校治理工作效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因此,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要重视信息化对学校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和了解学校治理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三个维度出发,转变思想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多元化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信息化驱动下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进程,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长期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果,谭冬霞.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13):71-74.

  [2]陈忠林.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32):146-148.

  [3]王剑俊.信息化驱动高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路径与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21,(11):44-46.

  [4]胡菲,陈婷婷.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转型路径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68-70.

  [5]庹飞.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21(5):1-6.

  [6]高松元.信息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 2022,(12):153-156.

  [7]陈寿根.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价值、基础理论、基本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81-85.

  作者简介:徐小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智慧校园视域下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研究及实践(编号:2021ITA01016);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的现实困境和技术诉求研究(编号:2022SJYB1050);2022年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项课题——信息化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维度与路径研究(编号:KJXJ2258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项课题——智慧校园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编号:SGZXGJ2022010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