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远离卒中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 发布时间:2023-08-19 14:16

  濮月华

  【摘要】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注意事项进行梳理,旨在指导公众合理改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卒中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6-1201-03

  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又称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卒中是可防可控的,近几年随着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防控工作的开展,我国卒中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1]。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有效预防在疾病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将大家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几点内容梳理如下。

  1 改善生活方式

  1.1 合理膳食

  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饮食不注意不仅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同样也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合理膳食,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各种健康饮食模式中,地中海饮食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多年来积累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研究表明这种饮食模式可能对健康和长寿发挥着宝贵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还可以保护大脑免受血管损伤,降低发生卒中和认知障碍的风险[3]。可以查阅相关引文了解关于地中海饮食更详细的说明。在《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2]中,结合国人的饮食特点,推荐如下: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强调增加水果、蔬菜和各种各样奶制品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200~400g;适量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摄入总量120~200g;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300g;烹调植物油<25g;控制添加糖(或称游离糖,即食物中添加的单体糖,如冰糖、白砂糖等)的摄入,每天<50g,最好<25g[4]。

  1.2 控制体重

  在我国,肥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肥胖和超重是多种慢性病,如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衡量肥胖或超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它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依据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亚洲人群推荐的BMI分类:<18.5为消瘦、18.5~22.9为正常、23.0~27.4为超重、≥27.5为肥胖。超重和肥胖者需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2]。

  1.3 增加体育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精神抖擞,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研究显示,进行体育运动可显著降低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5]。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均可获益,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对于老年人和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要提前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以免过度运动引起的不良影响,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h进行短时(2~3min)身体活动[6]。

  1.4 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增加肺癌风险,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很多研究证据显示,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近2倍[7]。吸烟可能诱发血管壁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吸烟与颈动脉狭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吸烟者应尽快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二手烟。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但是鉴于酒精摄入的其他危害,且可能增加降压、降糖、降脂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事件的风险,建议饮酒者应尽可能减少酒精摄入。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7]。

  2 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1 监测并控制血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8]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因此,35岁以上成年人应关注血压情况,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需要应用血压记录本记录每日或每周的血压情况,尤其需要注意清晨血压的情况。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改善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还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7]。

  2.2 监测并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过去的10年间(2011-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亿4000万,增幅达56%。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7]。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既往没有糖尿病的成年人,若糖化血红蛋白为5.7%~6.4%时可考虑为糖调节受损,应进一步完善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2.3 监测并控制血脂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 1 次空腹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并评估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作为首要干预靶点,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包括<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确诊后需考虑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7]。随着目前新型降脂药物的出现,对于他汀不耐受或疗效差的患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3 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的筛查及治疗

  心源性栓塞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亚型。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远期预后更差。因此,积极有效地筛查和治疗心脏疾患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除心房颤动外,其他类型心脏病(如:左心房血栓、原发性心脏肿瘤、瓣膜赘生物、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心内膜炎等)也可能增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风险[7]。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生治疗。对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高危患者长时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7]。若发现房颤或其他心源性栓塞高危疾病,应根据栓塞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及患者意愿等,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或其他系统性栓塞的预防方案。

  4 正确认识颈动脉斑块及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很多体检机构已将颈部血管超声列为常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颈动脉斑块。那么哪类人群需要做颈部血管超声呢?建议对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3个)可考虑做颈动脉彩超检查。对低危人群无需常规进行筛查。对于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膜增厚的人群,建议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每年复查1次颈动脉彩超[2]。确诊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50%)的患者应当咨询专科医生,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2]。同时,患者应当对其他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筛查,给予生活方式改变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并建议其在有资质的医院每年复查颈动脉彩超。对于确诊为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70%)且预期寿命>5年者,建议到专科医院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2]。

  5 关注并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以反复发生的完全性或部分性上呼吸道阻塞性为特征的疾病,可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大约34%中年男性和17%女性患有此类疾病,很多患者不会主动就医,往往合并其他疾病后才会就诊。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和卒中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高达40%至80%[9]。有时甚至会引起夜间猝死。对于打鼾的成年人(尤其是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或药物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评估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7],建议可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评估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佩戴无创呼吸机治疗。

  6 监测并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0]。建议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酌情加用叶酸可能降低脑卒中风险[7]。

  关于卒中预防这个内容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探讨,例如睡眠心理与卒中的关系、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炎症与感染和卒中的关系、雌激素与卒中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与卒中的关系……,希望今后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关于卒中预防方面的具体问题可以进一步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研究成果也是日新月异。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有更智能、更有效的方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这类疾病,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远离脑卒中,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7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编写组,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2):136-144.

  [2]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202108/ 50c4071a86df4bfd9666e9ac2aaac605.shtml

  [3] Dominguez LJ,Di Bella G,Veronese N,et al.Impact of mediterranean diet 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longevity[J].Nutrients, 2021,13(6):2028.

  [4] 王伊龙,韩尚容,曹勇,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7):700-708.

  [5] Kyu HH,Bachman VF,Alexander LT,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colon cancer,diabetes,ischemic heart disease,and ischemic stroke events: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BMJ,2016, 354:i3857.

  [6] 王文志,盖思齐.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8):614-622.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8]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营养学报,2020,42(6):521.

  [9] Yeghiazarians Y,Jneid H,Tietjens JR,et al.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irculation[J]. 2022,145(12):e775.

  [10] Perry IJ.Homocysteine,hypertension and stroke[J].J Hum Hypertens, 1999,13(5):289-293.

  [2023-07-06收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