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时代,突然来临

  刚刚过去的高考季,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雪峰“炙手可热”。这位2016年凭借“985高校解读”走红网络的大V,近来在高考志愿咨询视频里痛斥新闻专业无用,不仅引发各高校新闻系教授们的公开争辩,我的同事、领导以及同行们,也无不热衷于交换对此的看法,是否支持张雪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接不接地气”的标 尺。

  张雪峰红了快10年,为什么在2023年成了全民热点?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改革后的高考,在30个平行志愿填报体系下,高考志愿直接挂钩未来就业,与其说大家在讨论张雪峰言论的是非对错,不如说是低就业率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恐慌。

  今年,创纪录的1158万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另一端,则是高达20%以上的中国青年失业率。如何解决人口数量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失衡?要么减少前者的规模,要么增加后者的供给。事实上,也许关于高考和就业的讨论持续不了几年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年末,中国全国人口为14.117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出现60多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创纪录,历史上,首次—近年来这类高频出现的词汇,我们大约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早在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首次超过了0到14岁的少儿人口,这同样是史上未有之事。而促成人口负增长的一个标志性时点是,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从2017年1723万的数值跌落至此,可见中国人口问题遇到了“硬着陆”。叠加已经出现的老龄化趋势,中国经济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必将消失。

  虽然少子化老龄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现的全球现象,并非新鲜事,相比其他国家的生育率下降均经过较长周期,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尤为急迫—尤其是考虑到2015年中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可积极的生育政策未能延缓少子化时代的来临。学者们早在1990年代已对中国的老龄化作出预判,但少子化的时间节点还是提前了一些。

  为何出现少子化现象?这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年轻人的婚育率?我们发现,少子化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且原因纷繁复杂,我们不得不把本期封面的主题聚焦于突如其来的少子化困境。

  母婴、托幼等和婴幼儿相关的行业,第一时间承接了少子化给行业造成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想要提高民众生育的意愿,从发放补贴到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及社会福利体系,采取了各种措施。而在医疗领域,辅助生育的各种技术一直在为女性的权益争取更多空间。但人们为什么选择生或者不生?我们采访了3位情况各不相同的年轻人,他们的发言会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生育观背后折射出的是更多元的生活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个人选择。

  在少子化与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也呈现出独特的人口结构:从年龄、性别到空间,都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当新中国的第二个生育高峰—即196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龄之后,我们将面临全球规模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这些独特之处,都将构成我们未来的社会。

  我们对人口问题的关切,何尝不是对未来的关注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