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工程实践项目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毕业设计,工程实践项目,真题实做
  • 发布时间:2023-09-08 15:49

  文/孙永华 李绍华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依托工程实践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即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立互助协作的工程实践项目创新基地,运用“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多导师” 制的教学团队,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以实践技能提升为突破口,将课程教学目标融入工程实践项目,创建全方位的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环境。

  关键词: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项目 真题实做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ZC12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ZJS2022YB126)的阶段性成果。

  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方案的优选、实施流程等的实战经验和对企业发展及技术领域的了解;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工程训练和现场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质量下降。

  一、依托工程实践项目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一)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校行企共建“产学研转创”平台。发挥学校和企业主体作用,笔者所在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机械行业职教集团,建立了山东省应用技术协同优质创新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人才共育共赢机制,共建共享技能培训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汇聚了企业技术需求服务信息,确保毕业设计能够依托企业真实工程实践项目开展。

  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按照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工作岗位→职业角色→工程实践项目 →学生质量提升”的思路进行,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对标专业方向,遴选相关的岗位群和企业进行调研,归纳每个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角色,按照学生认知发展及技能操作水平确定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践项目,通过真题实做完成工程实践项目,达到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互助协作的工程实践项目创新基地

  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技能标准,工程实践项目基地由5个平台组成。

  1.CAD设计创新平台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产品图样,进行三维建模、渲染、三维装配、运动仿真和爆炸图动画等,提升学生数字化设计技能培养质量,助力学生将创意变为现实。

  2.装调与控制技术创新平台

  开展机械装调、PLC技术、电气控制、触摸屏技术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对机械、气动、液压、电气、计算机等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巩固强化。

  3.慧鱼创意机器人创新平台

  学生通过动手搭建不同功能的组合,通过产品仿真和验证设计,实现工业生产和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的模拟,从而为自动化生产线、科研创新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可能,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原动力。

  4.工业机器人创新平台

  将工业机器人技术、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数控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构建智能、先进、高效的制造技术平台,开展工业机器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程化试验、技术应用研究等,站在产业技术前沿,引领专业建设发展。

  5.技能大师工作室、华中数控校企产业学院和山东省公共实训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联合周边企业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孵化转化和人才培养,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技术、设施和资金支持,将学生的创意作品转变成创新成果,打造创新“新引擎”。

  (三)实施“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改革运用“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师生从以教为主向学研用共同体转变。具体为:企业调研→项目导入→方案论证→采购管理→安装调试→产品测试→成果转化。

  以自动装订中缝对折机作品制作典型项目的工作流程为例,按提出问题、创意构思、方案论证、产品设计仿真、零件采购管理、零件加工制作、产品组装调试、成果转化的步骤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项目。从直观的感性认知开始,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在任务实施与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体会其内在规律,适时地加以思考。教师对完成过程及成果进行引导检查评价,作最后总结。

  将创新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序化融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教学做创”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作品制作典型案例的学习,从兴趣导入、从工程切入,实现从工程到实践再到创新项目的培养过程,丰富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升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打造一支创新实践的“多导师”制教学团队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训一体,共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教师团队既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应的操作技能。

  首先,通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助、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互助,形成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工程师、技能大师)的“多导师”制,发挥团队智慧,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研究与实施能力。

  其次,以项目化方式灵活组建小团队。依托大团队,基于教学、竞赛、科研、社会服务等具体项目灵活组建小团队。在各自分工基础上相互合作,推进教师团队合作,并向深层次转变。例如,毕业设计团队教师组建了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学生技能大赛团队、技术创新服务团队、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团队等。从工程实践项目中寻求突破,更有利于使小团队寻找突破口、聚焦特色优势、树立发展标杆。

  (五)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过程评价。对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分为查阅和应用文献资料能力、选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实践技能和操作、研究方法与手段、创新意识等方面,将自评、互评、师评、企评相结合。例如,一种瓷砖美缝机的制作项目中,方案的制定、零件的加工、产品的装配、团队的合作、问题的解决等各个环节均考验着学生。过程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优化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细微的进步,及时矫正学生不良的情绪、行为等。在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工匠精神、实践创新、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点滴进步。

  健全综合评价。依托工程实践项目的毕业设计特别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在过程中进行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例如,学生在实践中针对砂轮磨损及崩碎提出一种新型砂轮修整器的设计。在毕业设计综合评价时,凸显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成果与成效、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发展潜力等评价内容。

  二、课程改革的成效

  依托工程实践项目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工程技术环境和载体,注重学生工程思维和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能力

  依托工程实践项目,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融合,在手段上确保了对学生核心技能的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在项目设计中融入团队意识和工匠精神教育,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逐年提高。根据 2019—2021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就业率较改革前增加了2.4%。

  (二)推进了专业教学改革

  企业深度参与,搭建多方信息共享平台,为产教融合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利用工程实践创新平台营造职场化育人氛围,打造校企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导向、 “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企业生产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融合,形成多元化、开放型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培养了教师与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性。24名机电类教师成为山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副职。师生通过毕业设计共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64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95亿元。近两年,获得省级教学团队2项,有4门课程获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立项, 2022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四)取得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实践成果

  开展了结合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科研项目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解决一些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专业领域问题。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两年来学生作品共取得20余项专利,18项创新设计类大赛获奖。学生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 10余项。

  三、小结

  以工程实践项目开展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将创新能力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同时需要学生不断尝试,巩固知识、强化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闫智勇,胡方霞,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教”改革的使命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21(23).

  [2]徐珍珍,邵建东,孙凤敏.从分散到整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21(23).

  [3]张衡宇,王元.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