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百年孤独》的艺术特点

  • 来源:学术视界
  • 关键字:架构,精神,艺术特点
  • 发布时间:2023-09-15 15:44

  盘继培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永州市分行 永州 425000)

  摘 要:《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本文主要从小说的语言风格、叙事艺术、架构艺术和精神世界四个维度,探讨《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百年孤独》;语言;叙事;架构;精神;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I77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9317(2022)02-0076-04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02-076.html

  最近,集中时间重新拜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著的《百年孤独》(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7)。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从《百年孤独》的语言风格、叙事艺术、架构艺术和精神世界四个维度谈谈学习体会。

  一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1967 年出版,198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是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小说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

  “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艺作品的目的是富于表情地、充分地和明确地描写事实后面所蕴藏的社会生活的意义。文艺作品必须运用明确的语言和精选的字眼”。

  第一个特点是:简约平实,深入浅出。许多拉美文学评论家认为,《百年孤独》的叙述语言仿佛出自一个八岁孩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同时对自己写作语言认为:“必须像我外祖母讲故事那样地讲述”。小说描写探险队的冒险旅行:“远征队的人们被最古老的回忆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的靴子陷进雾气腾腾的油窑,砍刀斩碎猩红的百合与金黄的蝾螈。整整一个星期,他们几乎没有说话,只借着某些昆虫发出的微弱光亮,像梦游人一般穿过阴渗的世界,肺叶间满溢令人窒息的鲜血味道。”这段描述用讲故事的语言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揉不晦涩,把冒险队经历的恶劣环境,冒险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特点是:多为长句式,较少有对话句式。小说以第三人视角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对事实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吉卜赛人第一次来到马孔多带来“磁石”,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最近的发明…… 他(梅尔基亚德斯)拖着两块金属锭走家串户,引发的景象使所有人目瞪口呆,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跌落……长句式本来是外国小说的语言特点,从全篇看,较少对话句式是本小说鲜明的语言特点。从长句式看,不臃肿不啰唆,相反能够表达丰厚的内涵。《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中,马尔克斯回答了不常用对话的问题,他说“因为西班牙语的对话总显得虚假做作。我一直认为,西班牙语的口头对话和书面对话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西班牙语对话是优美生动的,但写进小说就不一定了。所以,我很少写口语。”读完这段访谈才恍然大悟,说明马尔克斯对西班牙语有深入的研究。

  第三个特点是:极度夸张的用笔。小说中描述阿尔卡蒂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当监工,后来成为劳工领袖,组织三千多工人罢工,遭政府军警镇压,只有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外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 节车厢,前、中、后共用3 个车头牵引。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作者在书中用简约平实的语言,极度夸张的用笔,把马孔多人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披上一层魔幻色彩,这种直观的、简略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的自我意识,富有吸引力、表现力和语言张力。

  二

  叙事是小说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小说家对作品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概括的说明和介绍。小说在叙事方面也有鲜明特点。

  首先,独特的循环叙事。《百年孤独》开篇写道: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三个时间维度,即马尔克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讲述小说主人公从“将来”回顾 “过去”,打破了线性的时间顺序,形成了一种时间表达上的“环形结构”。再比如第十章,马尔克斯又写出了一个和小说开头结构一样的句式:“多年以后,在临终的床榻上,奥雷里亚诺第二将会回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六月午后,他走进卧室去看自己的头生子。” 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中采用的重复手段也是很明显的, 人物名字的相似就是重复的叙事艺术手法的表现。小说中布恩地亚家族每代人的姓名都是重复的, 一共出现了22 个奥雷里亚诺、5 个阿尔卡迪奥、3 个雷梅黛丝, 还有 2 个乌苏拉,并且这些人物不仅名字重复, 连性格也很相似, 这也使得小说显得更加戏剧性。

  其次,独特的逆向叙事。如写乌尔苏拉溯源血流情节:“她(乌尔苏拉)沿着血流溯源而上,穿过谷仓,经过秋海棠长廊……又穿过饭厅和一个个房间,径直走到街上,先右拐再左拐到了土耳其人大街,忘记了自己还穿着烤面包的围裙和家居脱鞋,来到广场,走进一户从未登过门的人家,推开卧室的门,险些被火药燃烧的气味呛死,发现何塞·阿尔卡蒂奥趴在地上,身下压着刚脱下来的靴子,这就看到了血流的源头,而且不再从他右耳流出”。乌尔苏拉溯源“血流情节”,按照通常的写法,一般是写何塞·阿尔卡蒂奥被枪毙后,血流经过广场→土耳其人大街→秋海棠长廊→谷仓的顺序写,但作者没有按常规去叙事而是逆向思维,用溯源的方式,这样的叙事别具一格,同时在叙述中还加了乌尔苏拉的服饰素描“忘记了自己还穿着烤面包的围裙和家居脱鞋”。

  第三,鲜明的象征手法。这里集中体现在小说第三章关于失眠症的描写。马孔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染上一种失眠症,印第安人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这是奶牛,每天早晨都应挤奶,可得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加咖啡混合,可得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者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历史。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运用——小说中印第安人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小说的神秘气氛。写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期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妲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 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显然是对封建迷信的讽刺和嘲笑。小说中凝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等等,作者进行了精心剪裁,富有新意的叙事,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马尔克斯不愧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百年孤独》在架构上也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循环往复的“魔环”结构。布恩地亚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七代的轮回, 到最后跟马孔多镇一样消失无形。小说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间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 将人物命运循环往复, 构成一个圆圈。第一代的布恩地亚家族怕生出带猪尾巴的婴儿, 结果到第七代真的生出带猪尾巴的孩子, 这刚好形成一个循环。小说一共有20 个章节, 前10 个章节刚好和后 10 个章节遥相呼应, 刚好显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循环。通过循环结构,充分反映了拉美社会的孤独命运,喻示着拉美社会绝对不能在孤独闭塞的道路上继续下去。孤独导致封闭,孤独妨碍交流,作者写马孔多的封闭和孤独是为了呼唤拉丁美洲的团结,希望拉丁美走出封闭和孤独。

  其次是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主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物的百年孤独境况,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的孤独:一是“被孤独者”,主要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和梅梅。何塞·阿尔卡蒂奥最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还出现了要砸坏家里所有东西的倾向。家人只好把他囚禁在院子里的栗子树下。从此,他孤独地在树下的棚子里被绑着,直到死去。二是“权力的孤独” 最典型的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当过自由党革命军的总司令,一生发动过32 次反政府的武装起义。他回忆起自己简朴单纯的童年幸福生活,决心结束“狗屎不如”的战争。停战后,为了不让往事再来干扰自己的心情,他悄然独处,聚精会神地投入小金鱼工艺品的制作。三是“生性孤僻”。第三代中的阿尔卡迪奥是个“生性孤僻”的孩子,内战打响后成为“马孔多有史以来最残酷的统治者”,后遭到保守党行刑队的枪决。在情节描述上是曲折变化的。第一部分写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行为就插入了吉卜赛人两次到马孔多的情况。一次是带来磁石;一次是带来望远镜。

  第三是令人思考的悬念。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写的生活中人,一类是虚写的鬼魂。实写的人物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为主,作者着意通过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来反映拉美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虚写的鬼魂与实写的生活中人相互交织,情节引人入胜。如小说中几次写到被阿尔卡蒂奥杀死的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幽灵出现的情景。第二章作者写道:“乌尔苏拉好几个夜晚都遇见那个孤鬼,有时见他在水缸边堵伤口,有时见他在浴室洗脖子上的血,有时又见他站在院中。写奥雷里亚诺第二当家以后,他家的牲畜竟然抑制不住地神奇地繁殖起来,这是因为他的情人佩特娜·柯特,她的爱情具有刺激动物繁殖的功能,能使他养的母马一胎下三崽,母鸡一天下两次蛋,肉猪不停地长膘,几只兔子一夜之间就在院子的地上繁殖了一层小兔子。作者描写这些夸张魔幻的情节,将读者深深吸引,有时像真实的,有时又像虚构的,总之把现实披上一层浓浓的魔幻色彩,留白留悬念,读者深入思考,同时小说《百年孤独》不分章节, 将二十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 相互关联, 每个情节环环相扣, 采用时间顺序的叙述结构, 展现了一百年间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盛世兴衰和马孔多小镇的兴亡,这也是作者架构的一个特点和创新。总的讲《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书写,把现实放到魔幻的环境和氛围中客观地、详细地加以描写。换句话就是给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外衣,却又始终不损害现实的本质。因此,现实是魔幻的基础和根本,马尔克斯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达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现实来表现,魔幻只是手段,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透过魔幻的外衣可以看到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四

  前面从语言、叙事、架构三方面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特色,这是从纯文本层面分析,下面透过这些文字的背后,深入分析其精神层面的内容,进一步探讨其艺术特色。

  第一,作品深深植根于时代与生活的泥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百年孤独》描写了从1830 年至 19 世纪末的70 年间的社会场景,其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小说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创作《百年孤独》,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马尔克斯认为“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又说:“如果一个想法经不起多年的丢弃,我是绝不会有兴趣的。而如果这种想法确实经得起考验,就像我写《百年孤独》想了十五年,写《家长的没落》想了十六年,写《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想了三十年一样,那么,到时候就会瓜熟蒂落,我就写出来了。”从这段访谈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百年度孤独》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着扎实的生活积淀。

  第二,借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反映整个拉美世界的风云。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 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作品主题,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第三,以笔墨服务民族和世界,不负作家使命。马尔克斯(1927 年3 月6 日- 2014 年4 月17 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 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 年)。当过记者的马尔克斯认为新闻工作者:“使我有效地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新闻工作教会我如何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让俏姑娘雷梅苔丝裹着床单(白色的床单)飞上天空,或者给尼卡诺尔·雷依纳神父喝一杯巧克力,就能使他腾离地面十厘米,这些,都是新闻记者的描写手法或报道方式,是很有用的。”“孤独”思想一直贯穿于马尔克斯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刻画了人类心灵中最深刻、最本质的“孤独”。马尔克斯不止一次地向人们指出“孤独”的症结:用他人的模式来解释我们的生活现实,只能使我们显得更加陌生,只能使我们越发感到孤独。马尔克斯正是描写以死亡为背景的种种生活现象下的孤独。如:梦境中的孤独、困境中的孤独、面临他人死亡时的孤独、不通人道造成的孤独等。

  参考文献

  [1] 高尔基. 和青年作家谈语言[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范晔译[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