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及管理的探究

  • 来源:学术视界
  • 关键字:“双减”背景,作业设计,作业管理
  • 发布时间:2023-09-15 15:48

  吴美糖

  (庙岭中学 鄂州 436031)

  摘 要:“双减”背景下,通过建立教学常规、统筹协调、学习反馈、教师试做和作业评估等机制,强化质量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管理。加强作业育人功能、作业个性服务、学情精选作业、线上线下融合等环节,推动高效低负,优化作业设计体系。实施教学捆绑、质量综合、督查常态等评价方式,构建作业监控体系。坚守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加大教研指导,深化评价引领,完善监管督查,推动作业设计优化创新,促进家庭作业回归本原。

  关键词:“双减”背景;作业设计;作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9317(2022)02-0107-03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02-107.html

  学生作业是教学常规管理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更是“双减”背景下“五项管理”措施的一个着力点。因此,加强作业设计与优化作业管理,这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强化人才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作业自身育人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全面发展等等,均至关重要。2021 年秋季学期以来,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庙岭中学以新时代课程改革实践为契机,以智慧教育推进为抓手,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依托,积极探索作业设计与管理,完善年级作业方案、统筹学科作业设计、优化课堂作业管理和监督课外作业分量等制度体系,以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破解减负提质难题”为根本遵循的学科质量教学最大化。

  一、强化质量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管理

  (一)建立教学常规机制,明确作业管理要求

  由校教务处牵头、各学科教研组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庙岭中学课堂常规教学评价机制》《庙岭中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六项规定》等规章,构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明确作业管理具体要求。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将“七至九年级每天不超过2 小时作业量”规定纳入“作业红线”管理,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作业。此外,学生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及时性监测学情,做好查漏补缺。但是,机械重复、大量抄写、与教学内容脱节、难度过大的作业等都无益于提升质量, 必须严格禁止布置。同时,杜绝惩罚性作业,以此严禁变相“体罚学生”,激发学生“空闲”活力,确保学生户外运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时间。因此,我校学生作业采取精选精炼,一课一练,精准发力,全面建立健全学生作业自批、互批、交流批等批改制度,提倡教师面批和集体讲评,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自我改进。

  (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双减”落地

  我校以政教处和教务处龙头,联合推进“双减” 政策落实落地,学校构建以班主任或年级组长为总协调人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通过作业设计、布置、练习、批阅、反馈和点评等必要过程,环环相扣,使学生作业有的放矢,取得成效。同时,统筹各学科分时段、分进度设立“无作业日”,探索学生“零作业”自主学习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生作业不再是一个面孔,展现出“异彩纷呈” 格局,通过协调各年级、班级学科教师精心集体备课、策划教学方案、统筹作业分层发布,引领学生作业规范布置、个性化选题、序号清单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改变以前部分学生“怕作业”现象,形成学生普遍喜欢作业、善于学习的良好学风,进而让昔日“学困生” 打消学习困惑,摒弃作业布置“量少题易”的“吃不饱” 感觉,从而打开“双减”落地的智慧之门。

  (三)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尊重学生个性需求

  建立以班级为核心,以年级为社团,以学科为纽带,以兴趣小组为阵地,充分发挥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作业主人翁意识,挖掘学生学习作业创造力。同时,坚持“每日一练”作业习惯,设置班级学生作业协调委员,按日收集并提交班级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建立学习反馈机制,促进作业做与辅的统一,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时调整作业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同时,根据学生作业状况,切合不同的学生发展层次,设置分层作业,实行分层布置、分层讲解、因材施教,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有效创造学生发展潜力。我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作业梯度,因人而异让学生“选作业”,布置“点对点” 个性化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管控,不同层次学生呈现作业相应“吃不饱”现象。于是,一股浓厚的学习清流扑面而来,学生主动“讨作业”,自觉“找作业”的氛围蔚然成风,随之教与学的关系明显改观。

  (四)建立教师试做机制,有的放矢设计作业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作业的针对性,避免重复练习,建立教师试做机制,使作业设计有的放矢,作业选择精益求精,既覆盖随堂课所学知识点,又题目难易适度;既考虑“学优生”作业能力,又照顾“学困生”作业水平。因此,必须规定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通过试做让教师了解作业的知识覆盖面、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杜绝随意布置作业的行为,严禁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等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确保作业难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差异,布置难易程度差异化的课内课外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从而循序渐进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五)建立作业评估机制,做好作业反馈点评

  学生作业是教师及时了解学情、监测课堂教学效果、调控作业差异化权重等重要手段。因此,常规教学中,以学校统筹总揽全局,要求各学科教研组按时报送单元或章节质量监测试卷、假期作业清单,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学生作业,针对作业总量、作业内容和作业是否具有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作业、试卷的难度情况进行评估,督促学科教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不赶进度不超难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以作业促进学习,将作业情况适时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点评,让快乐作业成为学生的学习兴奋剂,激发学习动力和创造精神。

  二、立足高效低负,优化作业设计体系

  当下不少教师深受“熟能生巧”“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注重作业多布置、多练习、勤考试,忽视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作业缺乏多样性、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出现作业“做不完、不好做、不够做、不愿做” 等问题,结果是通过“以量换质”的超负荷“题海战术” 取得所谓效果,这种只管眼前“效果”,造成学生作业负担严重超标。

  (一)加强作业研究,增强作业育人功能

  我校坚持素质教育为引领,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以知识掌握、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质量控制、培优辅差和科学设计等问题,提升每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和作业操行水平,坚持作业设计、选题、布置与评价做到“三符合、一满足”,即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发展需要。

  (二)优化作业内容,开展作业个性服务

  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广泛开展集体备课,研究作业重点、分散作业难点、破解作业疑点,并对作业设计注重“四性”。一是科学性,坚持“零起点”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知识特点和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善于思考,领会题旨”,促进每位学生发展。二是选择性,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归类,探索“基础+ 拓展、基础+ 弹性、基础+ 特色、基础+ 感悟” 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同时,推行“作业豁免卡”,奖励品学兼优,且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激发不断努力、积极向上。三是趣味性,作业题型设计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灵活多样,打破单一练习模式;利用电子屏、投影等现代教学工具,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开发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画的互动式习题,使作业作答与作业支持辅导更具交互性, 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四是探究性,鼓励教师布置跨学科的综合作业, 提出作业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或选择作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激活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作业、自觉作业的好习惯。

  (三)创新作业形式,着眼学情精选作业

  布置作业不搞“千篇一律”,要让“吃不饱的吃够,吃得饱的吃好,”。因此,教师应该着眼学情,精心设计课堂作业,精细选择家庭书面作业。要通过观察积累、口语表达、动手操作、收集整理、实验探究等灵活多样、具有情趣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作业成为学生乐于完成的事情。

  (四)智能设计作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要以网络学习平台为纽带构建智慧学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业推送和批改。特别是利用线上优势, 快速批改,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和成就感。优化资源供给,发挥企业微信直播优势,开发优质免费教育资源,服务学生周末假期自主作业需求,减少学生课外培训。借助智慧教学助手,实时采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自动生成学生作业题本和错题本。从而,避免重复练习,减轻课业负担,让作业有的放矢、精准练习。

  三、推进综合评价,构建作业监控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质量,而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那么,学生作业是适时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试剑石。因此,构建学生作业监控体系,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内驱力。

  (一)推行年级教学捆绑评价

  强化团队协作,把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成绩或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科成绩打捆,不突出评价某一个教师或学科,进行整体评价,引导所有学科教师围绕作业设计与布置进行协商,确保作业精选优质,且学科平衡、分配合理,破解学科教师“竞相挤占作业”的问题。

  (二)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通过多次学生学业负担监测研究,针对发现的学生作业管理和设计的问题进行了精准施策、综合发力,让家庭作业回归本原,解决作业“拼多比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体检仪”和“指挥棒”功能,将“作业时间长短、作业有效份额、作业难易程度、作业量、作业来源、作业分层、作业批改”等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观测点,每学期发布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对发现“作业时间过长,对成绩提升没有显著作用”“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业质量降低”等现象,引导教师、家长不盲目“加码”、不沉迷题海战术。同时,通过作业监测及作业过程性评价,形成学生学习特征、能力水平等精准“画像”,加快构建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分层教学、精准教学,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推进作业督查常态评价

  我校始终将常规教学抓在手心,强化作业日常监管,学校教务处定期查看教师自主监控和班级作业登记本,对作业总量大、耗时长的班级和学科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及教学骨干作用,通过推门听课、随堂点评、自我汇报、查阅资料、学生问卷访谈、家长电话询访等方式严查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等情况,通过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助推作业管理关键环节落实到位。推进督促检查全覆盖,将督查延伸课外作业的监管,确保“双减”落地生根。

  长期以来,有部分教师在工作推进中,由于常规教学围绕应试教育“打转”,存在某些校内作业统筹不够、课外作业增负,以及因升学压力出现补课升温、训练加码等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焦虑。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加大教研指导,探讨家庭作业统一布置、统一设计模式, 深化评价引领,完善监管督查,推动作业设计优化创新,促进家庭作业回归本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陈祝君.“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 教学与研究,2022(07):25-26.

  [2] 王录义. 巧减妙设提质,优化作业设计[J]. 河南教育( 教师教育),2022(05):7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