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有效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21 21:12
苗宏林
河北省邯郸冀南新区花官营乡花官营学校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以期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有效方法
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很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为教师进行语文教改,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方向,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简单分析和机械训练,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都是在具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在学生进行思考时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具象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法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具象化,感受文字的直觉形象,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提升里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
1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新课标背景下的课改要求,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使用热爱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真是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会语文文字的内涵,培养文字的运用能力[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阅读能力,形成审美意识,并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生,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语言文字是我国最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媒介,加强学生语言文字感悟能力能够将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得到继承,在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属语言文字极具意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素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这是西方语言无法比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做到在最恰当的情景中使用最恰达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1 反复练习,感悟意象
一个字,一个词语,一段话都是作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白,都是极具感情色彩的表达[3]。学生要实现对文字的认知,首先要做到能够感知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内涵。而读是感悟的重要手段,在读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感悟作者当时的心理,通过反复度,反复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具象化,才会逐渐的在脑海中浮现作者表达的意境,例如海上升明月,轻舟已过万重山等,慢慢的在脑海中将文字的意境进行具象。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注意语言的声音,而对于文字所承载的意境理解不到位,这就是未做到设身处地。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感情的传递,入情绘景,把作者描绘的意境在自己脑海中具象化,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2 自身经验,体会真情
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情景具现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将作者的意象转变成学生自己的意象,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和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情景,注重结合经验,增强感悟,在注重内容情感的同时,领会其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要做到在领悟局部感情的同时注重内容整体的情感。为全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必须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逐步将文章的情感进行具象。从学生知识经验进行科学的教学,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到达最佳的感悟效果。
2.3 灵活训练,巩固感悟
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具象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要对学会的知识不断巩固,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师在学生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灵活训练,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巩固,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比如,通过一些学过的或搜集的类似文章,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于相同情感的感悟,这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巩固方法。让学生体会“小麦苗正在坐着快乐的梦”的意境,可以让学术概念闭着眼,尝试着自己做梦会做什么美好的梦。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其中快乐,让学生实现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为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进行实践,形成经验
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知识进行学以致用[4]。通过文字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做到对作者表达的意境进行感悟具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经验,也使学生的脑海中具象的意境更加清晰化,也奠定学生能够感悟具象同类情感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利用新具象的情感去仿写,学生能够很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会出现硬着头皮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
2.5 科学引导,体会感悟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词的语意轻重,适用范围,以其他词的搭配,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科学引导,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意,以及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词语的比较方法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比较方法分为多种,可以进行近义词比较,反义词比较,多义词比较,删补词比较,换词比较等。
如“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树的叶子变的稀稀拉拉的”,这里的稀稀拉拉,形象的表达大树树叶从青葱走向泛黄的过程,用词生动形象。通过让学生比较叶子变的稀稀拉拉和叶子变得少了两种表达方式,那种表达更准确,更好,来加深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达感悟,让学生在阅读、比较、思考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与文章作者做到情感共鸣,需要在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真情。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了解到语言感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阅读能力,形成审美意识,并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生,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好的弘扬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出了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反复练习,感悟意象;结合自身经验,体会真情,;灵活训练,巩固感悟,;进行实践,形成经验;科学引导,体会感悟。
参考文献:
[1] 杜静,梁诗琦.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探索 [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04):44-47.
[2] 郎宝堂. 让学生插上自主感悟的翅膀——小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 教师,2012,(33):50.
[3] 殷立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0):92.
[4] 兰国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师),2010,(07):55-56.
作者简介:苗宏林,1970.01,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中小学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