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珞 林坚游 胡维双
聚合力 步调一致共谋发展近年来,海淀区委坚持党组织牵头抓总,统筹区级部门力量和各类医疗机构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和需求供给,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确保步调一致共谋发展。
建体系整合资源。以区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卫生健康系统党建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个委员会”)为“小平台”,有效整合调动辖区88家有影响力的二三级医院、驻区部队医院、区域“医联体”核心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大资源”,打造区级层面、行业系统“双线”发力,上下联动、多方推动的医院党建运行体系。
建机制破解难题。制定医疗机构区域化党建工作会议制度,定期了解委员会成员单位业务发展需求,每年召开委员会会议,研讨会商推进解决党建创新、资源对接、业务发展等重难点问题,先后协调推动解决世纪坛医院新大楼夜间施工、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门前通行不畅等6个突出问题。
常联动实现双赢。区领导带队走访互动,组织开展“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走进社区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才话发展”等活动,织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交流联系网络。有效统筹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联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等全区重点工作,在组织大联合、资源大整合、服务大融合中凝聚共识、推动交流合作。
搭平台 探索互联互通路径
党组织着眼提升地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各自优势,积极搭建项目合作交流平台,在融合互动中实现共促共进。
推动区域资源与行业党建“双向融合”。发挥辖区医疗资源丰富、办医主体多、高端医疗人才聚集优势,以区域化党建为依托,跨体系、跨层级、跨隶属推动区域资源块上参与、行业党建条上融合,完成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中关村医院联合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海淀医院深度合作等项目。
实施合作交流与成果分享“ 三共行动”。以“共情海淀”“共建海淀”“共享海淀”三项行动推进行业内各医疗机构间合作交流,增进情感共鸣,加强行动共识,促进成果共享。推荐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总医院等成员单位4名优秀代表为区政协委员,共同服务海淀发展。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办4期培训班,累计培训630人次。合作开展“医疗机构海淀企业行”“医疗机构海淀高校行”“北大附属医院优秀师资基层行”等交流活动,党建联动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坚持党建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连续开展公立医院党建巡查指导,积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8家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党建入章程“应入尽入”,修订完善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畅通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沟通议事机制,切实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发展各环节。建立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人才库,遴选储备临床、公共卫生类人才43人,为海淀区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一支素质更高、结构更优、作用更突出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求实效 深化融合发展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 通过聚焦“ 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进一步激发医院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改革创新思维持续加强地区医联体、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创新“党建+医联体”模式。将区域和专业领域医联体平台有机嵌入“两个委员会”建设,深化6个片区综合医联体和6个专科医联体联动互补的“6+6”医联体服务体系建设,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联体,推动实现医联体核心医院医生到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会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推动医联体医院检查结果互通互认,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绿色转诊通道,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强化“党建+公卫应急”模式。建立以“两个委员会”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组建由临床、中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专业组成的综合类应急医疗队伍,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党组织牵头统筹协调,做实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发挥家医团队服务作用,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治中服务保障重点人群健康。
做实“党建+医疗服务”模式。选派医联体内三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带教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更好满足地区百姓就医需求。打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合作的北部医疗中心,稳步推动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共建的苏家坨中心医院等项目。举办卫生健康人才专家论坛、卫生健康人才学术交流会、中关村健康论坛等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航天总医院等医院党建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现场分享宝贵经验,深度开展学术交流,助力推动健康海淀建设。
(责任编辑:曹晓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