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方》:“艺术+技术”呈现“一带一路”十年变迁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艺术,技术,一带一路
  • 发布时间:2023-12-04 15:45

  文/杜迈南

  千年前古丝路上的安西都护府,与中欧班列跨时空相遇;一片荒漠中因为贸易的发展,“生长”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奇妙的丝路艺术长河,展现中西方艺术的交融;科技感的生态电梯塔,打开了不同的生态次元……跨次元的时光旅人——数字人厘里,带领观众踏上奇特的“一带一路”时空之旅,感受千年丝路的厚重历史、“一带一路”的十年变迁。

  为纪念“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和北京市广电局指导下,优酷出品的纪录片《风起东方》于10月27日上线播出。节目结合XR、AR等全新科技,通过“艺术+技术”的形式,呈现十年来“一带一路”的发展、成就;讲述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中国文化的创造力及文化自信。

  见证“一带一路”十年发展

  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心相通,将“一带一路”建成了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新型全球化发展,“ 一带一路 ”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风起东方》总监制、总导演张伟告诉《综艺报》,“为了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团队在策划阶段就确立目标,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层面,节目更聚焦文化视角,从不同维度呈现‘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变化;形式层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风起东方》以国际化的镜头语言,聚焦“一带一路”各国人民的真实生活。摄制组奔赴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荷兰、西班牙、法国、肯尼亚等十多个国家拍摄,围绕“新丝路、新文化、新科技、新视角”,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友人,讲述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故事。

  “丝绸之路有2000多年历史,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新生命。‘一带一路’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生命力。因此,纪录片内容要涵盖历史、当下和未来元素。”在此创作理念下,《风起东方》以当下为出发点,回溯历史,梳理现实,把握未来。片中,数字人厘里从“鉴古观今”“兼收并蓄”“美美与共”“丝路味道”“和谐共生”“大道同行”六大主题出发,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体验不同的发展故事。

  “艺术+ 技术”穿越古今

  张伟介绍,《风起东方》从项目启动到最终播出,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技术的复杂程度超出预想。比如,《鉴古观今》章节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成果:主持人寻访唐代安西守将郭昕三代戍边和新疆吐鲁番文保人员古丽拜克热·买明一家三代守护交合故城的感人故事;泰国曼谷陶艺匠人显先生历经两代人复原了融合中国陶瓷工艺的宋加洛古瓷;“一带一路”空中贸易大港——郑州机场的繁忙景象。三段内容通过“艺术+技术”的形式,巧妙连接古今,展现陆上、海上和空中丝绸之路的古今发展。

  “XR与数字人厘里的结合非常复杂,从XR素材制作到现场拍摄,需要精心调试,以确保画面真实、具有科技感和立体感。”在XR场景中,《风起东方》还融入戏剧表演、西域舞蹈、民乐融合秀、光影魔术互动秀、外国留学生诗词秀等表演形式,丰富故事情节,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数字人厘里的奇妙旅程,立体展现“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成就和文化力量。

  走近年轻观众 激发情感共鸣

  近年来,以《奇妙之城》《我的时代和我》《追光者》系列等为代表的纪录片佳作,在青年观众中掀起讨论热潮,年轻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重要观看人群。

  什么样的纪录片能吸引当下年轻观众?张伟认为,纪录片要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风起东方》也是按照这三点要求创作的。知识性比较好理解,对于年轻受众而言,纪录片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和认知需求。看完《风起东方》,相信观众会对‘一带一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为了保证趣味性,节目组选择了更加生动、接地气的人物故事,并以年轻化视角、年轻化语态予以呈现,XR场景的演绎也注重趣味性。娱乐性即营造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

  张伟强调,纪录片创作不能为了年轻而年轻,“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看纪录片?因为能够通过别人看到自己,产生情感共鸣。”张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优酷希望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和创作方法,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借助纪录片这一形式,走进更多年轻观众的内心,为他们呈现有温度、有关怀、有担当的内容。

  张伟介绍,《风起东方》后续还将登陆全国卫视平台,并被翻译成多个语言版本在全球播出,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丝路精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