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正扬帆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南,自贸港,示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29 21:28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其重大使命之一就是“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在海南深耕多年的企业家告诉记者,海南近些年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工作,曾经“会是海南吗”的疑问,变成了押注海南的坚定信心。
5年前,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其重大使命之一就是“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近日撰文指出,海南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深水区’中为全国改革开放蹚出一条制度型开放、创新发展的新路来”。
为什么是海南
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已经达到 22个,海南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海南研究院首席专家崔凡认为,地理位置上,海南岛背靠大陆,不仅可以依托国内大市场,其周边区域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能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
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是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两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向东南看去,海南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枢纽,可以在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CEP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
“海南自贸港在全国高水平开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高水平开放和制度集成创新的探索上,并不要求在其他地方可复制可推广,这就给了海南自贸港更大的改革空间和开放空间。”匡贤明说。
“海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适中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也适合于制度集成创新。”海南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刘家诚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与海南的禀赋不谋而合,海南正在多重意义上,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样板间”。
崔凡指出,海南自贸港相比其他自贸区的独特之处在于,海南全岛既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自由贸易港,两方面政策是叠加的。大部分自贸试验区没有特殊的关税及其他税收特殊政策,而海南自贸港具有“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特殊税收政策。
截至今年9月,海南“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188.7亿元,减免税款达35.3亿元,其中包括游艇等交通工具,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也从2011年的5000元调高至现在每年每人10万元;税率方面,海南鼓励类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政策,远低于其他省份一般企业25%的企业所得税;税制方面,我国目前有18个税种,海南目前正在推进简并税种,预计在2025年“封关”后,税种将简并至7个。
中央加码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支持力度时,有人担忧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可能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与香港定位不同,海南自贸港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性优势,与香港目前定位不同,产业也不同,互补大于竞争。
匡贤明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不会给香港带来冲击,反而会带来相当大的合作空间,双港合作潜力巨大。比如,香港金融服务业发达,海南通过与香港合作提升自己的金融服务能力,有助于海南自贸港推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不会形成对香港金融的替代。
“海南和香港可能会在旅游、购物等方面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也有利于鞭策双方共同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刘家诚说。
海南速度
“5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突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开放与制度集成创新方面进行了重要突破。”匡贤明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指出,现在通过单一政策就能够破解的难题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要靠制度集成创新来解决。
截至目前,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领事业务“一网通办”等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等成为海南独有创新成果。
匡贤明表示,海南制度集成创新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比如,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无论是受访的研究者还是企业家,都向记者表示,海南近些年的变化是突飞猛进的。“人才来了海南,从教育到医疗的配套,都无需担心。海南推动每个市县都与省外一所优质中小学合作办学,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已在海南办学。”刘家诚说。
教育、医疗及专业服务领域,正成为海南提高开放水平、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突破口。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已有中国传媒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国内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11个国外大学结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招生。医疗方面,乐城先行区允许使用国际最前沿、未在中国上市过的新药品、新器械已突破300种。
人才配套逐渐完善的同时,海南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作为主导产业,长久以来都有争议。房地产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海南的绝对支柱产业。海南省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62.54亿元,房地产投资占了近一半。
但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绝非长久之计。曾任海南省处理积压房地产工作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的林克昌指出,海南经济特区建设不能靠炒作房地产来支撑,高房价会阻碍海南城市化的自然进程,扼制国际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土地财政”会断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为摆脱“房地产依赖”,海南自2018年4月实施最严格的“全域限购”政策,严格控制商品住宅开发和销售。近5年,海南房地产市场调控成功闯关,非房地产投资比5年前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4%。
与此同时,海南全岛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依照党中央的指示,海南近5年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七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八成,其中离岛免税销售额超1300亿元。
“封关”倒计时
“这5年来,海南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贸易与投资规模大幅增加,自贸港建设的制度基础基本形成。这意味着,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的条件逐渐成熟。”崔凡说。
“封关”是海南推进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节点,早在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就给出了海南“封关”的具体时间表:2023年年底之前,具备封关运作的硬件条件,再用1—2年的时间做软件上的完善,力争在2025年之前完成封关。
也就是说,2025年后,海南全岛将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管理模式。所谓“一线放开”是指,自贸区(港)内的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自由出入境,实现货物、资金和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二线管住”是指,从自贸区(港)出入国境内其他区域的货物,纳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
刘家诚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全岛封关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只有实行全岛封关运作才能“管得住”,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特征的特殊税收政策才能全面实施。封关后,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人、财、物和数据等要素可以便捷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撑。
记者采访的一位企业家表示,对很多投资者而言,海南2025年封关的重要吸引力在于,届时,在海南的资产将成为“离岸资产”,可在全球自由流通。
崔凡认为,2025年封关运作的主要任务还是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一线放开、二线管好”。海南资金的自由便利流动主要是通过多功能自贸区账户等工具,配合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如果确实是准备在海南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海南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的措施将有利于这些经营活动的开展。但在根本上,海南金融的开放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闯关”挑战
今年3月,“海南省已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话题冲上热搜。为迎接2025年封关,首批25个压力测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崔凡指出,封关运作之后,最主要的挑战是二线关的高效监管,既要防住走私风险,又要保持海南与内地大市场的密切联系,保证二线关通关便利,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海南本土的企业和产业在封关后,会感受到较大竞争压力。”刘家诚举例,海南热带农业可能会受RCEP成员国热带农产品的冲击,以及海南40%的农民如何融入自贸港建设,海南本土企业如何面对世界企业竞争等,都是需要提前谋划的难题。
前述受访的企业家还表示,“相比部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海南的营商环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匡贤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海南营商环境的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相比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经贸管理机制,这是关键。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创新入手。海南与香港人口数量相近,但行政区划更为复杂,省内共有19个市县,因此,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要从制度上考虑,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和行政区划结构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在提升海南经济韧性方面,刘家诚认为,不能仅依靠离岛免税来拉动旅游业,还是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实体经济上,瞄准大产业,引进大企业,开工大项目,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海南自贸港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海南经济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已是定局,海南自贸港想要发展实体经济,应对标新加坡,在汽车工业、游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发力,聚焦高端制造业,将免税货物商品的产业链嫁接到海南。
而要孵化新兴产业,关键点之一在人才。目前,海南的个人所得税有规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并且不限制人才来源地。
“需要以财税政策为支点,发挥好海南的制度优势,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琼,尤其是高端产业人才、国际人才来海南。相对内地而言,百万年薪涉及45%的税率,而海南15%封顶的税率,显然是一个巨大的优惠,要综合布局各类人才政策,助力新兴产业在海南孵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刘家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