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长寿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祝贺你, 作为一个生活在2 1 世纪的人,你几乎肯定会比你的祖辈们活得更久。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类平均寿命逐年上升, 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 这种上升势头会减缓甚至停止吗? 很多人凭直觉认为上升势头肯定是逐年减缓的, 但研究结果却和直觉正相反。英国剑桥大学的吉姆· 奥本博士和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研究所的詹姆斯·沃佩尔博士研究了1 8 4 0年至2 0 0 2 年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情况, 两人把年份作为X 轴, 当年最长寿国家的人均寿命作为Y 轴, 制作了一张图表, 结果发现这些数据点几乎连成了一条直线,上升速度始终保持在每年增加三个月的水平上。换句话说, 人类平均寿命依然处于直线上升的阶段, 并没有显出丝毫减缓的迹象。
这篇论文发表在2 0 0 2年5 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两位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平均寿命增长的原因, 发现1 9 6 0 年之前的增长得益于中青年死亡率的下降, 也就是基本医疗水平的上升,而1 9 6 0 年之后的增长则大部分来自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 也就是大多数读者所关心的“ 长寿”。这个结果说明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目前远未达到极限。
下一个问题就是: 你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吗? 曾经有个网络小游戏非常流行,玩家把自己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收入情况和家人寿命等基本信息输入电脑, 电脑就会算出他到底能活多久。
这游戏还算有点科学根据,因为早有很多研究证明,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基因类型都能对他的寿命产生影响。但是, 生活习惯和饮食条件等属于后天因素, 基本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基因则不然, 这是无法改变的因素,更适合用来“算命”。
那么, 到底有没有“ 长寿基因” 这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死亡基因”。很多人相信生物界一定存在这样一个基因, 到了一定时间就自动发作, 杀死主人。这个说法并不符合进化论, 因为自然界大多数生物都是在老年期到来之前就被天敌吃掉的,所谓“ 老死” 很少发生, 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进化出一个“死亡基因”来。
从这个角度看,“ 长寿基因” 的进化动力也不大,因为大多数生物到了晚年都失去了生殖能力,“ 长寿”对于物种繁殖而言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 这并不妨碍生物进化出一些能够降低发病率的基因, 从而间接地提高寿命。事实上,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出这些“ 长寿基因”, 可惜在基因组测序还非常昂贵的年代, 人们只能通过研究双胞胎来推测基因对寿命的影响。这类研究做过很多次, 得出的结论大约为2 5% 左右, 即基因对长寿的贡献大约只占1 / 4, 另外3 / 4 来自后天环境的影响。
基因组测序技术大规模普及后, 这类研究的范围迅速扩大到了普通人。波士顿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生物统计学教授葆拉· 塞巴斯蒂安尼博士和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1 0 5 5 名美国人瑞( 百岁老人) 的基因, 并和1 2 6 7 名普通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有1 5 0 个基因位点(S N P) 在这两组人群当中存在差异。研究人员运用一种特殊的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了研究, 发现可以通过这1 5 0 个基因位点算出一个人是否可以长寿, 其准确性高达7 7 % !
这篇文章发表在2 0 1 0年7 月出版的《科学》上,该杂志显然认为这是一个重大新闻, 提前一周便在网络上公布了这一消息, 果然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但很快就招致不少科学家的质疑, 疑点主要集中在研究人员使用的基因芯片上。不知为何, 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芯片, 这一做法被认为很可能导致基因分析出现误差。冰岛一家基因测序公司的卡利· 斯泰弗森博士甚至点出了问题芯片的名字——I l l u m i n a 6 1 0, 他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说, 只要有1 0% 的受试者采用了这种芯片, 就足以导致预测结果出现偏差。而在1 0 5 5 名人瑞中有1 0 8 名采用了这种芯片,正好1 0%。
但是, 这项研究的一个副产品倒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塞巴斯蒂安尼博士发现,这些人身上带有的致病基因数量并不比常人少, 他们之所以活得久, 是因为身上带有的“ 长寿基因” 能够抵消或者抑制致病基因带来的危害。这个发现如果被证明是正确的, 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遗传学家们很难找出疾病的遗传机理。换句话说,很多致病基因都被另一些“抗病基因” 所掩盖了, 所以测不出来。
说白了,人都是病死的,长寿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病。所以说, 与其研究如何预测长寿, 不如研究如何治病来得实在。
( 罗西月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命八卦:在万物内部旅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