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很多年轻人跟我聊天时说,马老师,你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我说,我跟你比,没有一点儿好。年轻就好,什么也不比年轻好。只要年轻,就还有很多空间,对这世界有一个交代。同时,世界也会给你很多机会。你的目标可以定得高,也可以定得低。
人生的目标不一定是非常宏大的目标。有些目标,达到的时候你才可能愉快,而对我来说,很多目标根本达不到,但我一直在努力。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自己很明白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埋怨别人。也不要老说自己运气不好,每个人都有运气好的时候和运气不好的时候。
当你走入社会的时候,要知道,公平一定是相对的,不公平一定是绝对的。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当你认为一件事不公平的时候,它有可能是公平的,只是你“感受”到不公平;当你认为一件事非常公平的时候,它有可能对别人不公平。
所以,所谓的公平是为全社会设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你感到不公平非常自然。当你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感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不要轻易认为社会不公平。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在社会整体架构中的位置是什么,就是一个很小的点。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强大。
让自己内心强大非常重要,别人也帮不了忙,一定要锻炼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强大起来。
大家都希望将来找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活儿少钱多,那准是好工作。这个想法没错,只是比较难找。我常说,人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趋利”,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只有“趋”到了相应的“利”,才能在社会上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汇叫“ 财务自由”。每个人都希望这种自由能尽快到来。苏洵说:“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想要的利益,全天下都想要。所以,趋利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法律和道德。
法律是他人约束,道德是自我约束,因而道德也比法律高尚。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道德约束,社会会变得非常好。
人生第一阶段是“趋利”,第二阶段则是“趋名”。当你在社会上历练了一段时间,工作已经比较自如,就开始注重社会对你的评判。所谓“趋名”,不是“追逐名声”,变成明星,到哪儿都有人找你合影,而是“注重名誉”。
这两个阶段都走过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趋静”,希望内心是安静的。
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何为内心安静?我自己有些时候,长时间地心如止水,也有些时候会突然变得激动。比如此时此刻,我站在台上,就多少有点儿激动。我平时说话不是这样,否则就会显得“讨厌”。
当我们走过这三个阶段,就应该理解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做观复博物馆已经二十多年了,来来去去的工作人员也很多。我不太会招人,总觉得谁都行,所以有专人负责招聘。
那天他们告诉我,招了个博士。我说太好了,终于有博士了。博士来上班,身后跟着八个人,近亲远亲差不多全来了。这位博士到岗以后,身后的人立刻分成三拨。
一拨人奔了后勤,检查吃饭住宿的环境;一拨人奔了办公室,看看左邻右舍都是谁;第三拨奔了工作场地,感受一下日常环境。
博士很有意思,上了一天班,第二天不辞而别,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断了。我们对社会是需要适应的,即便不能适应,也可以留下一句话,说“我不适应这个地方”,或者“这个地方不适合我”,都行。到哪儿工作都有试用期,这个没有对错。但是你切断所有联系方式,永远不再跟我们联系,这就是你的错。
你读了那么多书,掌握了那么多知识,这么个坎儿都过不去,将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管掌握多少知识,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未必能够适应。
有个简单问题: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些人,傻傻的,可情商特别高。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有极为丰富细腻的情感,所以人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要解决情感问题。合作,对每一个即将参加工作的人,是第一道坎儿。遇到这道坎儿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跨过去。每跨过去一次,你就成长一次。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又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我们是一代一代的过客,历史是一场巨大的轮回。我办的博物馆叫观复博物馆,“观复”二字取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站在宇宙空间的一个视角。
万物指什么呢?所有的事物,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都在成长和变化,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奔向你的终极目标——死亡。而我看着万物轮回,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最终,当你驾鹤西归之时,总得回头看看。这一生虽然有遗憾,但是无悔;虽然有不足,但是无愧;虽然有缺失,但是无碍;虽然千言万语道不尽,但是喜怒哀乐尽一生。这就足矣!
( 丁强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