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刺激客家拔龙

  • 来源:畅游行
  • 关键字:体力,耐力,考验
  • 发布时间:2024-01-20 15:43

  连城县的拔龙活动据说已有800 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期间,北团镇和四堡镇会举办拔龙活动,其中四堡镇雾阁村的拔龙活动除了纪念先祖,也纪念明代时任苏州仓储士,以及雕版印刷之父邹学圣(四堡自古是“雕版印刷之乡”,为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这项由宗族组织,并由群众主动参与的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便开始准备,村民们分工合作,制作龙头、龙腰、龙尾、龙灯、龙旗等,待正月十四与十五,就进行游龙、拔龙。由于象征寓意最大,因此制作龙头不可马虎:嘴大眼大寓意了放眼看世界,大吃四方;长长的龙须寓意村中老人健康长寿;龙头上的龙角则表示五谷丰登,人人丰衣足食。

  拔龙活动演变自客家传统的“板桥龙”“板凳龙”“桥灯”等舞龙习俗,由于龙身是以花灯(龙灯)固定在长条木板凳制作而成,因此也称“花灯拔龙”。这些木板龙身,由该年村内负责牵头的姓氏每家每户各出一桥。龙身上纸糊的龙灯各式各样,有跨鱼灯、鲤鱼灯、六角灯、八角灯等,上面除了写有各式祈愿句,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还画上不同的山水、花鸟等图样,颇具艺术感。这些精致彩灯,成为观赏拔龙的另一重点。

  体力与耐力的考验

  农历正月十四傍晚,宗族长辈于祠堂为龙装上眼睛,举行过祭龙仪式后,龙头、龙腰、龙尾会沿街道在村内巡游一圈;待回到祠堂门口,就会与龙身进行拼接,拔龙正式开始。拔龙游行会在村里大坪转3 圈,它不像游龙、舞龙一路向前游走,全身部位除了龙头不能后退,其它部位均可前后移动或停滞;龙的体形相较姑田大龙显得小巧,也是为了便于“拔”。

  这一年四堡镇雾阁村的龙长200 多米,在“光裕堂”外拼接完成后,无论是抬龙者或围观者,高亢情绪一触即发。抬龙者于游行过程中,如同拔河般彼此较劲,只见他们时跑时停,忽而向前挤,忽而往后拉,龙身因此剧烈起伏,时而拉直,时而弯折,还会突然左倾右斜。围观者跟着尖叫连连,纷纷退让,有者甚至跌入水中;一些龙身也因此而着火,场面惊险刺激。

  越拔越发,越闹越旺

  客家人说:“龙灯越拔越发,越闹越旺。”因此每当龙游至人家门前时,户主便燃放鞭炮并往龙身上丢去,迫使抬龙者闪躲,令龙身扭成弯弯曲曲,左右摇摆,灯光摇曳,热闹非常。整场拔龙活动甚耗体力,因此抬龙者需要具备十足的力气与耐力,且得善于平衡。由于龙身是拼接在一起,拔龙除了竞技,也考验抬龙者之间的默契。若遇某一桥龙身失衡,前后的龙身会以拉或退的方式帮助平衡,从而体现出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元宵节当晚的拔龙一般上与正月十四雷同,只是龙在村里大坪转完3圈后,还会到后龙山巡游,祈求山神庇佑,因此拔龙时间更长,持续到午夜,场面也更热闹。龙巡游完毕后,龙头、龙腰、龙尾回到祠堂散开,村民们也各自抬着龙身前往祠堂祈福后,整个拔龙活动才算结束。据说,龙嘴里所挂的龙灯会送给当年结婚的男女添“灯”(丁),祝福该对新人来年早生贵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