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崇拜的发展历史

  • 来源:国际教育学
  • 关键字:关公崇拜,发展,历史
  • 发布时间:2024-01-31 20:46

  赵雨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摘 要] 本文梳理关公崇拜的发展和变迁,根据演变节点,分为唐代以前、唐代、宋元、明清几个部分。其中宋代为关公崇拜的转折时期,因为道教介入,关公从地域性神明发展为祀典所认同的神明。宋代以来关公崇拜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关键词] 关公崇拜

  关公崇拜延绵千年,发端于唐,始盛于宋元,大盛于明清。关公现象包罗万象,反映出不同地域、阶层、知识背景的人们对神灵的心理期待。

  一、唐代以前

  民间祭祀的蜀国君臣有刘备、诸葛亮、张飞、黄忠等,尤其诸葛亮的评价历来很高。《三国志》载亮死后,“黎庶追思,以为口实”、“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杜甫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常作为各地武侯祠的楹联。过去在四川民间,男女都有包白头巾的习惯,据说是给诸葛亮守孝。不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的在蜀国君臣祭祀里,关羽的地位都不高。

  山西解州庙始建于陈末隋初(557—618 年),挖掘到隋唐绳纹砖证明其隋唐便已存在,大概有1400 多年历史,为乡人祭祀之所。

  南朝梁陶弘景编的《真灵业位图》选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牒类”,五百多名天神、地袛、仙真、人鬼按“朝班之品序” 和“高卑”排列成七个阶次。这是公认的第一个道教神谱,不仅协调了当时道教各派的需要,也为后来的神谱制定奠定了基础。第七阶酆都大帝的鬼官包括曹操,“河北候”刘备,“北帝侍晨”徐庶、庞德等有姓名者119 人,不见关羽。唐以前关羽虽没有正式进入道教神仙系统,但“道教的道性论和业位观念为吸收、整合民间信仰对象奠定了教义上的基础”。道教的神仙谱系是一个开放系统,民间信仰是道教神仙取之不尽的来源宝藏,每一个朝代总有新的历史人物加入庞大的道教神谱。作为民间信仰的荆楚祭关已带有道教色彩。

  二、唐代

  武成王庙系统是从唐代开始实行,唐上元元年(674 年)授予姜尚武成王封号,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该系统最终被废除。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年),关羽开始陪祀于武成王庙。从祀64 个古今名将中,关羽位于左边第15 位;在供奉时,只有姜尚、张良和十哲前有供物,其余六十四将前没有;同堂陪祀的还有关羽的对手周瑜、陆逊、张辽,可知其实关羽只是一位普通武将。历代武将陪祀武成王庙的制度在德宗贞元二年(786 年)废止,因而有唐一代,关羽被列入国家祀典只有短短四年。

  关羽祭祀随着时间流逝,处于消亡境地,一个佛门事件却让其回到大众视野。玉泉山被称为是伽蓝道场,为关公崇拜第一道场。离玉泉寺不远的地方有恢复的“天下第一关庙”和两通石碑: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碑文为“汉云长显圣处”;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碑文为“最先显圣之地”。

  “玉泉显圣”在《三国演义》和各类关公传记里均有记载,绣像三国故事几乎都会出现玉泉显圣插图。菩萨妖精,一念之差,类似山精厉鬼的关羽,身死当阳,精魂不散。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538—597 年)驻锡玉泉寺,点化其成为佛教伽蓝。唐代董侹《贞元重修庙记》是“玉泉显圣”的现存最早材料。类似“玉泉显圣”的事件在唐代神秀(606—706 年)处又上演了一场。经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佛教不光在理论上要与本土文化接轨,在具体策略上也尽可能地吸收本土神明。从空间上看,关羽“以将军身得度”发生在荆楚,是一个区域性的偶然现象。“况佛西域人也,不识我中国人伦之道”,佛教并不强调忠孝节义、君臣父子,关羽的意义不可能被佛家深入挖掘——关羽进入佛门应该隶属于荆楚祭关。实际上,佛教并没有专门的关公祭拜仪轨,关公伽蓝一说也为历代儒家诟病,祭关只是名义上由“祀厉”变为了“祀正”,关羽在民间却依然是厉鬼形象。

  宋之前的关羽祭祀和宋以来的关公崇拜是不同概念,之前的祭祀本质上是区域性的,价值核心也不是忠义。

  三、宋元

  运城以“盐运之城”得名。盐是极其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汉代以后,盐成为国家专卖项目,解盐是宋代政府的巨大收入之一。《梦溪笔谈》载“解州盐泽卤色正赤,在坂泉之下,俗谓之蚩尤血”,书中共有五处提到了与解盐相关的物或事。解盐并非旱涝保收,天气对高质量盐的生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不确定,使关公斩蚩尤的传说得以产生,关羽得到进入道教系统的机会。明代陈继儒的《关将军》是这样描述此事的:黄帝杀蚩尤,其血化为卤。里人上冢时,七冢白虹舞。迨宋政和中,作耗解州土。盐池岁圯败,十课不登五。帝问虚静师,何神格此虏。师属关将军,桓桓彪且武。俄奏大风作,霹雳阙而怒。拔木池水清,群鬼斫做脯。帝曰可见乎,披云忽惊睹。大身充其庭,修髯飘颊辅。从此濯厥灵,盐政无所苦。死且灭蚩尤,吴魏安足数。

  黄帝斩蚩尤,人们认为蚩尤的血液化为解州盐池。《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宋代皇帝却认为轩辕黄帝姓赵,为宋宗室先祖,大修轩辕黄帝庙 “圣祖殿”,引起了蚩尤不满,作乱解州盐池。宋徽宗招第三十代张天师张继先想办法,张天师推荐了关羽战蚩尤,成功地恢复了盐池产量。现存最早记载该事件的是《大宋宣和遗事》: “忽有二神现于殿庭,一身绛衣金甲,青巾美须髯。一神乃介胄之士。继先指示金甲者曰:‘此即蜀将关羽也。’”

  从《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来看,张天师是主角,关公只是被引荐给徽宗的神将,这和明清时皇宫扶乩、关公降坛的隆重显然不一样。元代胡琦《解池斩妖考辩》的记载里,关羽则完全成了主角,张继先向徽宗推荐关羽说:“自古忠烈之士,没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功”;“移时,一美髯人,擐甲配剑浮空而下,拜于殿庭。”

  从宋元两代叙述的主角转换,可见关羽地位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元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以此事件为题材。在建安版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和清刻本《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据明刻本影写刊刻)中,均被作为关公主要事迹记载。《真灵业位图》中张天师地位不高,仅位于第四级左位。但道教正一派扎根底层社会,擅长符箓法术,在宋代突飞猛进地发展;张天师为正一派代表,他的故事宗教色彩和生活风味兼具,在宋代,尤其是南方,流布颇广。张天师传说与关公传说交融,产生了关公斩蚩尤的故事。

  明代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关云长》评论道:“蚩尤以其血为万世利,而云长周旋,永此利源,同于煮海,奇矣,奇矣。” 蚩尤化作解盐,解盐成就关羽,战蚩尤让关羽首次得到了官方和全国性的关注。历史人物关羽以破黄巾起家,黄巾之祸始于张道陵;神道关公的发迹却又得益于张天师推荐,为其号令,因而明代谢肇淛认为“此益不可解者也。” 尽管关公地位突飞猛进,但实际上他被长久地作为役使型神明,《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写孙悟空上南天门,“又见那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作礼道:‘大圣,失迎。请待茶。’”《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三回也有张天师作法招役马赵温关的情节,可见在明初之前的道教系统里,关公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在《聊斋志异》第五卷《西湖主》中,龙宫公主说其父亲 “从关圣征蚩尤未归”,可见关公斩蚩尤的说法流传并非不广。明清装饰塑绘采用《三国演义》故事者多,关公战蚩尤没有出现在主流装饰雕塑里,寺观雕塑里也不是常见题材。《关公斩蚩尤》砖雕为2008 年藏家从山西闻喜县洼低村获得。据房主说民宅为元代所建,砖雕原安装于院落大门。关公着右袒战袍立于云端,左手扛刀于肩,右手提人头。背面为线刻云纹,样式粗朴。从其安装位置和题材来看,有明显的驱邪意义。该题材在明清的流行度不高,该砖雕很有可能是元末明初之作。

  宋代郭彖《睽车志》卷二记载,徽宗宣和年间在河北大名出现了一位铁冠道士,以“汉前将军关云长押”名义,散布将发生靖康祸变的预言。这是较早关联关公和道教的文献。该事件也恰好与关公斩蚩尤发生在同一时期,进一步证明了关公崇拜在宋代带着很强的道教色彩。推行道教与宋代政府整顿神祀,推行信仰体系化有一定的关系。据朱海滨的研究,宋元江南的关庙多依附于道教宫观,正一派于关公崇拜在江南的流布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关公崇拜在宋代没有正式的宗教经典,“崇宁至道真君” 的神格是模糊不清的。元末明初编撰的《道法会元》正式提到了关公的神职,难能可贵的是还出现了形象描述。元杂剧多处称关公为“神道”、“活神道”,元代《三国志平话》称关公之死是“圣”“归天”。宋元文学中的关公已经俨然步入信仰殿堂,享受人间烟火了。

  黄华节《关公的神格与人格》提到关公崇拜发端于北宋,该认识得到了研究者的公认。两宋是封建社会的关键转型期,也是关公崇拜重新开始的时候。

  武成王系统在宋代依然存在发展,却面临新境遇,直到明代被新的武圣关公取代。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 年)到明初的300 年间,武庙从祀制度得以恢复,但当时的从祀武将已达到72 位,与唐代相比,关羽的地位没有任何提高。“据宣和五年的庙制,关羽神位在西庑排列第十四。”

  四、明清

  “汉封候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从宋代开始关公封号累叠累加,一共有19 次,明万历年间正式封帝,帝王形象此时正式出现。关公最后一次加封在最鼎盛的光绪五年(1879 年),帝号无以复加地增加到26 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宋至明清的关公崇拜并非孤立现象,和整体的神明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得文昌为邻,握手讲春秋大义;与菩萨说法,同声觉海宇群生”,这一副存于湖南双峰观音阁关圣殿的对联,形象化的描述了我国民间信仰情态。观音、关公、真武、文昌、东岳成了全国性神明。他们的香火遍布南北,灵签也特别受重视,观音签和关帝签的求者尤其多。在塑绘中,这几位神明也是出现最多的。《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作者刘幼铮搜集整理的3980 件德化白瓷实物资料中,历代观音造像最多, 552 件,占总数的13.8%;854 件神佛造像中有50 件关公造像,占神佛造像总数的5.8%;次于观音和文昌造像。

  武成王祭祀系统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 年),历经656 年,在朱元璋认为太公为周臣,不当祀王位的理由下,罢黜其武成王封号和祠庙,明初兵戈已靖,需要的是崇文抑武,而关羽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而恰恰又是一位读书的儒将,是武庙主祀最好的人选。建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的南京鸡鸣山“寿亭侯庙”是官方第一次正式建关庙。关庙成了事实上的武庙,关公取代武成王,逐渐获得了“武圣人”身份。

  明代《花关索传》开篇便讲刘关张在子牙庙里结拜,姜尚信仰在明清之前尚有一定的影响,朱元璋罢黜其武成王封号让他加速退出人们的视野。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姜太公在民间作为镇宅神被保留了下来,清代山西太谷民居屋顶上建神龛“吉星楼”,为姜太公神位。各地年节贴“姜太公再此百无禁忌”、“姜太公在此诸神免进”等吉语,也正是将他当成了镇宅神。

  关公在明清既是代表忠义的祀典正神,也是法力无边的民俗神。清代出现的《关帝宝忏》载:

  至心朝礼,上诣三清天尊,中捡图箓大帝,下策地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南极协天大帝。赤心卫国大帝。酆都朗灵大帝。护法伽蓝大帝。合司文武大帝。锡福延生大帝。乾坤正气天尊。忠贞贯日天尊。紫微协运天尊。神威远震天尊。扶持社稷天尊。澄清海甸天尊。蛮夷畏服天尊。令人忠义天尊。令人孝敬天尊。在在昭明天尊。处处感应天尊。消灾释罪天尊。消除业识天尊。宝华圆满天尊。

  这一张长达148 字的关公名片不仅可以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称谓,也说明了清代晚期关公的神职无所不包,神格达到了极限。

  [参考文献]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年

  [2](宋)徐铉,郭彖:《稽神录 睽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3](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4](明)谢肇淛:《五杂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9 月第2 次印刷

  [5](清)张镇:《解梁关帝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

  [6]吴幼雄、李少园主编:《通淮关岳庙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

  [7]李远国、刘仲宇、许尚枢著,路遥主编:《道教与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

  [8]王见川、皮庆生著,路遥主编:《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9]刘幼铮:《中国德化白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 年

  作者简介:赵雨,1981.5,男,汉,重庆开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实验艺术专业,研究方向:民间艺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