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引起的奇妙“化学反应”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检察,公益,诉讼
  • 发布时间:2024-02-02 16:48

  文|方圆记者 郭洪平

  一次公益诉讼带来一次工作推动,而且在整个国家层面把一个非处方药变成处方药,说明公益诉讼的力量是很大的

  写封面报道《药瘾少年》其实挺难受的。不是写得难受,而是一看到里面的例子就难受。以前也听说过未成年人滥用药物的故事,但一次性把大量与未成年人滥用药物有关的案例及数据堆放在眼前的时候,对一个人内心的震撼远比平时零敲碎打听到或看到某个单个案例要大得多。

  长期滥用药物造成身心双重损害

  印象最深的是广东的一个未成年人。他从14岁起喝了8年药水,直接的变化是身高缩短了12厘米。平均一天要喝2斤左右药水,几乎跟喝水一样,最后能活下来也算是奇迹了。

  这个孩子迷上止咳糖浆是因为一次生病。他感觉这东西有甜味,没事喝两口,喝着喝着就上瘾了。后来,只要情绪一低落或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喝两口止咳糖浆。最严重时一天要喝掉十五六瓶止咳糖浆,一个月差不多要300多瓶。为了不让家人发现,他把止咳糖浆藏在床下、衣柜里,喝完的空瓶悄悄带出去丢掉。

  因为产生药物依赖,这个孩子饱受药瘾折磨。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精神萎靡,本该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他,在用药的最后两年身高竟然缩短了12厘米,骨密度只有常人的40%。医生说,这种骨密度相当于七八十岁的老人,以致一家三甲医院将他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还有一个浙江的例子也挺典型。安吉县一名初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在别人引诱下服用了右美沙芬。结果,时间一长导致行为怪异。这个孩子经常自说自话,人变得异常兴奋和躁动。在家时动不动发脾气、踢门、摔东西。在外时看啥不顺眼就和人吵架,脾气一上来就动手。2020年冬季某天,这个小孩滥用药物后再次出现癫狂状态,一群人强行架着他紧急送往医院。

  在医院里,这个孩子的情绪极不稳定,出现攻击行为,时而指着周围的人狂骂、吐口水,时而自言自语。情绪激动时连踢带打,一脚踹翻了急诊室的桌子,连身强力壮的保安都摁不住他,最后还是几个人一起才把他绑在椅子上。可打了镇静剂没安静多久,这个小孩就又亢奋起来,而他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被行政拘留的代价。

  梳理资料,差不多都是类似的例子,看完后心里很不舒服。想一想,这些孩子只有十几岁,因为某种原因服用了某种药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因长期滥用药物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确实让人心疼——有的孩子因为服药过多,牙齿被明显腐蚀;有的孩子长期服药,出现眼圈发黑、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等状态;有的孩子服药过多,脊柱变形了,骨密度不到常人的一半;有的由于滥用药物,造成严重钙流失,身高普遍萎缩;有的孩子因多种药物叠加,并发了心肺肾胃肝等多种疾病,已经不能上学和正常生活;还有的不时出现幻觉和妄想,既攻击侵害别人,也被别人攻击侵害。浙江某县3名未成年女孩因为滥用右美沙芬,导致精神恍惚多次被人性侵,而且其中两名药瘾严重的女孩为了赚取买药费用,常年受人控制被胁迫卖淫等。

  只为暂时忘却烦恼

  孩子们染上药瘾备受折磨,成年人总能理性地分析出一堆原因,如好奇心驱使、学习紧张、交友不慎、家长关心不够、宣传教育缺乏等,还有的把孩子们滥用药物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错位硬生生地拉到一起。在我看来,有些原因有道理,有些原因则不够令人信服。

  我很相信广东一名精神心理学专家何日辉说的一句话。他说,未成年人药物成瘾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何日辉在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大多缺乏家庭关爱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心情郁闷、学习状态出现下滑。由于这些行为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他们将情感诉求转向外界,最终演变为滥用药物、沉迷游戏,甚至吸毒、赌博。

  这种说法我在梳理案例时也屡屡得到印证。如浙江安吉的一个小孩,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父亲不怎么管他,他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上学,后来就和另一名同样父母离异的小孩很自然地凑到了一起。慢慢地,两人开始服药,寻找短暂快乐。再后来就一起打群架,被抓进去后因年龄小被放出来。再被抓进去,又被放出来,反复几次,直到某天这个小孩服药后出现精神失常被强行送到医院,而闻讯赶来的离异父母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因何所致。可见,作为大人的他们对孩子已经忽略很久了。

  我曾请教过一位专业心理老师,她说的一些话我以为很有道理。她说,孩子们很多不合常规的举动其实与家庭的亏欠有直接关系。他们打架也好,服药也好,主要还是寻找一种刺激的感觉,背后反映出来的则是他们缺少爱和关怀。这位心理老师说,人的情感、精神疏泄是有渠道的,正常的渠道走不通,他就走歪门邪道,通过嗑药或做别的事来寻找刺激的感觉,目的就是为了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

  一次公益诉讼带来一次工作推动

  细说起来,药物成瘾的孩子挺可怜的。他们也不想这样,他们心里更渴望的是一种关怀和安全。毕竟,人生的路很长,他们不能总去吃药,总得要度过这段苦涩的日子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学校、家庭这几方就要担起责任,大家都发挥作用,都以自己的方式出力,情况或许能有改观。这里面,包括家庭进行科学用药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适当减轻学业负担、重视孩子的心理引导,相关部门加大药物销售的监管力度等,相互配合,一锤一锤砸实才能见到效果。

  还有一点,我以为很有必要单独说一下。就是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中,检察公益诉讼的作用或许能产生独特而奇妙的化学反应。

  印象很深的是上文中提到的浙江省安吉县检察院办理的例子。他们从最初帮助一个孩子到最后通过公益诉讼帮助了一批孩子,其中的思路和过程给人很多启发。

  开始,安吉县检察院未检部门办理一起案件,以为涉案的一名未成年人滥用右美沙芬是个例。后来,他们在其他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也发现了右美沙芬的身影。这些孩子的遭遇让办案人员意识到,药物滥用问题不是个案,背后可能还有别的问题。于是,检察官在做好对涉案未成年人诊疗防治和心理干预等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一场帮助更多未成年人的行政公益诉讼。

  在湖州市检察院的指导下,安吉县检察院在浙江省检察数据平台搭建了数字模型,通过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中涉案未成年人的信息与药品销售登记信息进行比对、查重,摸排药品销售登记信息中是否有异常购买记录、这些异常购买记录中的购药人是否为未成年人以及这些存在异常购买记录的未成年人是否与刑事案件或其他案件存在关联等。

  通过大数据辅助筛查,发现全市共有4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在滥用这种药物。随后,两级检察院分别向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制发6份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全市各级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落实监测药品购销实名登记制,引导线上线下药品零售企业履行药品安全提示义务,加大对微商等非法销售者的打击查处力度。

  由于效果明显,安吉县检察院还牵头职能部门出台了浙江省首个未成年人药物滥用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售药平台、药监部门、公安、检察的协作配合,实现对社会药物滥用事件的全流程监控。

  后来产生的效果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检察院提出对右美沙芬升级管制的检察建议得到了浙江省的高度重视,由此还推动了全省范围内未成年人药物滥用的联动专项整治。再后来,这种做法又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药监局专门组织专家对右美沙芬作为非处方药的适宜性进行评估。之后,综合考虑该药品的不良反应并结合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等情况,认为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滥用风险。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将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由非处方药调整为处方药管理。对于这样的结果,当地检察院开始是完全没想到的。

  2023年3月,这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43批指导性案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挺评价说,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有滥用药物的情况,没有停留在案件本身,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背后管理制度上的漏洞,研判是否具有普遍性,然后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联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推动问题解决。这个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溯源治理,这样解决出来的问题让更多的人获益。央视在报道中也说,一次公益诉讼带来一次工作推动,而且在整个国家层面把一个非处方药变成处方药,说明公益诉讼的力量是很大的。

  目前,未成年人滥用药物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背后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不容忽视。《方圆》2023年7月上刊推出的封面深度报道《药瘾少年》,讲述了检察机关是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漏洞,如何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去联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推动问题解决的故事。

  公益诉讼检察官在药店进行调查。(来源:受访者供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