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着力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商业银行,服务,制造业
  • 发布时间:2024-03-09 16:03

  张 锋 卫 峥 侯方贵 孙睿昕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集群的培育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数字化融合的新要求。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对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意义重大。商业银行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需要加深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认知把握,着力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先进制造业集群指若干地理相邻的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支持机构等主体,基于相关创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形成的多元共栖网络和产业组织形态。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创新协同。集群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推动知识扩散和技术外溢。二是整链发展。集群依托重点头部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链,带动供应链、资源链、创新链、价值链全面升级,企业集聚形式由地理意义的简单扎堆转向产业链意义的深度协作。三是生态共建。集群各主体在紧密联动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自治机制,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机生态,形成“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的高水平循环。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从理论方面看,目前支撑制造业集群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工业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治理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显示,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网络生态,强化自治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从实践方面看,网络化协同创新、群体性技术突破、集群化产业布局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各大制造业强国均有一批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发展,包括美国硅谷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德国斯图加特汽车集群、日本九州半导体集群等。

  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政策体系。从中央层面看,202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指出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地方层面看,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包括江苏省《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吉林省《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等。

  国家正开展相关专项行动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前,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部分中西部中心城市已集中涌现出一批条件较好的产业集群,相关国家部门正以此为基础积极培育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例如,2013年以来科技部分四批次评选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193个集群;2019年以来工信部分三批次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竞赛,选拔出45个优胜集群;201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共计66个集群。以上“国家队”集群互有交叉,共同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对商业银行提出新要求

  世界级集群发展目标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金融供给。据了解,工信部评选出的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多个重点区域,2022年集群产值超20万亿元,初步奠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积聚新动能,提升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坚定不移地把做大信贷总量作为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首要落脚点。

  强链补链发展任务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据了解,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了17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22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我国应对产业“脱钩断链”风险的重要抓手。要助力解决“卡脖子”“掉链子”等短板问题,商业银行就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分类施策,切实将要素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增强本土产业链的根植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形成新优势。

  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不同集群在产业分布、规模总量、成熟程度上各不相同,同时集群又是制造业、科创、民营、小微企业的重要集聚地,集群内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业态、商业模式、技术路线也各不相同。要统筹满足各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推动“参天大树”“丛生灌木”“遍地小草”融通发展,就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提高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直达性,加强产品创新,拓宽支持路径,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面临诸多新挑战

  认知需进一步加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传统对公服务主要聚焦于单一法人主体,如何围绕集群开展金融支持属于新发展阶段的新命题。总体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认识与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商业银行规划布局的前瞻性不够。总行层面还没有把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统一的服务思路,分行层面掌握的集群信息也相对有限,重视程度不高,主动对接较少。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集群自身开放性不足。部分集群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半公开”状态,对外仅公布集群的名称,没有明确具体的企业名单,商业银行对其开展精准画像面临着较大困难。

  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既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商业银行开展服务需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做支撑。在传统产业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实施技改实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但也有很多企业因实施技改导致订单丢失、现金流吃紧,最终被转型拖垮。“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的困境导致商业银行在支持工业技改升级项目时常缺乏决策依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高精尖前沿技术领域,商业银行通常都是“门外汉”,自身知识储备较为薄弱,开展外部咨询也常遇到不同专家观点相悖的情况,服务工作往往会陷入“不会做”的困境。

  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商业银行相应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总体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特点相匹配的服务体系。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商业银行多立足于国民经济分类标识制定对应的行业政策,更适配集群的产业链政策不多。在产品服务方面,可向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的多属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性金融产品较少,商业银行的“工具箱”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在资源分配方面,商业银行多将集群支持工作摆放于制造业服务的总体任务中,没有为其设置专项资源,保障力度不突出。

  着力构建金融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新生态

  把牢思想“定盘星”。作为金融主力军,商业银行要坚定不移地将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作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求的重要发力点。一是坚定自信。虽然目前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还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经验,但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上,商业银行要坚信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可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二是主动作为。商业银行要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汇聚力量将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扛起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三是明确战略。商业银行要紧跟国家政策方向,把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市场谋划,突出分类施策、靶向服务。

  打造专业“显微镜”。先进制造业集群由不同细分领域企业基于创新发展目标集聚而成,商业银行开展服务要坚持专业驱动,深入研究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需求特征。一是掌握不同板块集群企业的金融需求。比如汽车行业资金投入要求高、企业项目贷款及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旺,航空装备单品金额大、企业融资租赁应用较广,船舶建造周期长、企业履约保函体量足,电力装备“走出去”步伐快、出口买贷合作多,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传统板块转型升级任务迫切、企业技改贷款缺口大。二要掌握集群企业不同周期阶段的金融需求。比如工程机械就属于强周期性产业,2004—2011年,在“四万亿”投资和环保政策刺激下快速增长,2011—2015年,受宏观经济放缓叠加前期市场透支影响陷入低迷,2016—2021年,老旧设备更新带动行业新一轮增长,2021年以来下游投资收缩导致低位波动。在不同周期阶段,工程机械企业的有效需求大相径庭。

  施展服务“组合拳”。基于先进制造业集群金融需求的多元化特征,商业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建立生态化服务体系,既要全力做好融资“直通车”,又要高效搭建综合服务“立交桥”。一是突出“综合化”。做好“贷款+债券”服务,在发挥好信贷业务压舱石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集群企业的债券投资支持;做好“融资+融物”服务,对飞机、船舶等“大国重器”加大融资租赁支持力度;做好“债权+股权”服务,加强重点领域的商投互动、投贷联动探索。二是突出“国际化”。做好“走出去”服务,围绕跨境经营的中资优质制造业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扩张、投资设厂、合作研发,加强跨境并购贷款、国际贸易融资、衍生交易等组合营销;做好“引进来”服务,围绕领先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提供项目贷款、备用银团贷款、现金管理等金融支持。三是突出“特色化”。做好服务创新,通过政银互动建立集群产融信息合作平台,推动批量准入、主动授信,加强推广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绿色贷款、集合债券等产品;做好机制创新,探索设立集群专营服务机构,通过优化审批授权、简化业务流程、健全人才队伍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做好科技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加快发展,在触达、审批、风控等方面加快转型,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