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全球的热度持续发酵,近日其最新版本的ChatGPT-4又掀高潮,短短数月内的迭代速度令人惊叹。随着各科技大厂扎堆入场抢占AI创新新高地,人们在惊叹于科技飞速进步的同时,一种焦虑也开始弥漫:ChatGPT干活比人快,做得比人好,还比人工便宜,那是不是意味着很多岗位即将被智能工具取代?
事实上,人们对于机器智能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远非始于ChatGPT,对于“被替代”的焦虑也并不仅限于AI领域。早在ChatGPT出现以前,各种机器智能以及自动化工具已在多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人们已经从更广义的视角对机器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持续的关注。
人类与机器的协作
人类为什么需要机器人?或者说人类在哪些场景下需要机器人?本期杂志中,我们以制造行业为例来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作业环境影响健康。在制造企业中,员工在工作场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于粉尘、化学试剂、高压等作业环境。例如在打磨、喷砂等生产环节中,作业环境充满了粉尘和噪音。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机器人来替代其中一些工位。
以打磨为例,在为汽车发动机缸盖等部件清理毛刺时,可使用协作机器人替代人手,通过浮动打磨头完成摇臂面以及边缘的去毛刺工作,使工人免于吸入大量粉尘。此外,通过将VR等技术融入生态,还能够灵活充分地扩展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比如代替工作人员在高压电房、核电设施等高危险性环境中工作,员工可在远程进行操控。
其次,作业操作存在安全威胁。除了周围环境外,工人与加工对象的接触本身也可能构成割伤、烫伤、触电等风险。许多零件的边缘非常锋利,在这些零件的加工、车削与碾磨过程中,工人容易被尖锐零件割伤。又如在手工焊接任务中,工人常面临灼伤、触电、视力受损等风险。使用工业机器人处理这些任务能够有效降低此类风险。
最后,作业操作动作难度较大。在制造环节中,许多动作难免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汽车制造过程中车门上的防水衬垫为例,安装衬垫时需要作业员使用测力滚筒持续加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手臂关节受伤,甚至引发肌肉骨骼疾病。以优傲机器人的产品为例,将其协作机器人引入此作业流程可以实现高达正负0.05mm的重复精度,完全能够达成此工位的作业目标。
可以看到,在机器人接手了繁琐危险的基本任务后,工人也得以聚焦价值更高的任务,谋求新的知识技能。
什么样的机器智能能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智能化机器不再是机械的、“盲目的”生产工具,而技术是可以迭代的,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智能的机器或许会逐步发育成完备的生产者,从而具备全面替代人类劳动的可能性。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在2016年12月发布报告称,未来10到20年内,因人工智能技术而被替代的就业岗位数量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47%。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则显示,预计到2055年,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取代全球49%的有薪工作,其中印度和中国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最大。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机器智能就能完全取代人类?
机器智能会威胁人的饭碗吗?会威胁。相比于大多数的普通人类,人工智能现有的发展水平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推理能力,能够替代一部分劳动者。但是完全取代人类,存在的变数则太大。英国德勤公司曾通过分析英国1871年以来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推论出技术进步是“创造就业的机器”。同样以制造行业为例,现有的研究数据也显示,机器智能在代替基础任务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新岗位,催化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世界经济论坛根据数据预计,到2025年,自动化的发展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这意味着一名技术技能人才至少对应两个岗位。
近期来看,至少在制造业领域,现有技术水平下机器智能的发展,更多的是逐渐地去替代那些对人不友好的工种,从而将解放的人力推动到更需要创造力,或者是新兴的岗位中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