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盛典凉山彝族火把节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盛典,凉山,彝族
  • 发布时间:2024-04-06 17:12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到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这里有一个自称为“诺苏”的勤劳勇敢的民族——彝族,彝族是分布在四川西部的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彝族的先民们认为火是太阳的延续,火象征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来,火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

  彝族谚语称:“汉人敬官、彝人敬火。”这是因为他们生存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凉山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说,火是从天而降的。火的彝语是“木都”,“木”意为“雷”,而“都”为燃,燃烧的意思。史诗对火这样描述:“天上坠下一个火球,落在恩接间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黑烟滚滚,夜晚火光闪闪。就这样天也烧,地也烧,是为了诞生祖先的烧,也是为了创造人类的烧”。因为有火,万物得以复苏,因为有火,诞生了彝族的祖先。

  火把节彝语叫“都则”,为祭火之意。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火把来驱虫避邪、祈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漫漫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竞技节日。而火把节的历史自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神俄体拉巴比赛摔跤。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遂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

  在凉山过彝族火把节,最有滋有味的地方并不在州府西昌市,而是在布拖和普格两县。这里受现代文化冲击较少,是保留传统文化较多的高寒山区。

  在布拖县的依蒙,乡干部给我介绍了一位当地德高望重的马黑老人,他对彝族历史文化有很深了解。当我向他请教彝族为什么要过火把节时,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火把节的另一种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喽啰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据说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此,彝族人民便从每年的这一天开始,举行三天的点燃火把仪式以作纪念。

  为了庆祝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千村万寨的人们相聚到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彝语是“水草丰茂的平坝”。“日都迪散”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发祥地。按彝族传统习俗,人们载歌载舞狂欢三天三夜。

  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小孩)抱着雄鸡在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享受着阿普(老人)的特殊待遇。山边走来几位盛装的彝族少女,带着金黄色的油布伞、黑色的三角帽、雪白的羊毛披毡、红蓝黑镶嵌的百褶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下凡的仙女。剽悍英俊的彝族小伙则骑上骏马,头上斜戴的细篾编制的红缨斗笠掩饰不住他们跃跃欲试的激情。转眼之间,“黄花”遍地,人流如潮。火把场早已成为五彩斑斓的海洋。

  火把节的第一天彝语叫“都寨”。清晨,山寨家家户户,把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女人们准备节日饭,忙着烧火宰鸡,炒制燕麦炒面。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傍晚时分,祭毕神灵祖先,一家人围着火塘喝美酒、吃砣砣肉。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要杀一只鸡,查看鸡舌、鸡胆、鸡股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六畜兴旺。   

  当夜幕降临,东北方星星闪现时,人们把早已精心准备好的火把拿出,在屋里点燃。点燃火把先绕房屋转一圈至三圈,之后走进自家的庄稼地绕一圈,口中大声念道:烧掉害虫,烧掉害蛾,烧掉贫穷,烧掉饥寒,烧掉饥荒,烧掉死神,烧掉瘟神,五谷饱满,六畜发展,人丁安康。火把节的第二天彝语叫“都格”。一大早,四乡八郊的人们骑着骏马赶着牛羊,扶老携幼,背上最好吃的荞巴馍、糌粑面、饭团、猪肉、牛肉、鸡脯肉、鸡腿,当然还有在大凉山飘香万里的彝家最爱的包谷酒。穿戴节日的盛装,戴上精美的银首饰,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都沙”,“都”意为“火”,“沙”意为“送”,意思是“送火神”或“送节”。凉山彝族视苦蒿为圣洁之物,苦蒿除能祛污避邪,还能治病救人。每年到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即农历五月,各山寨的牧羊人就要带领伙伴,唱起山歌,漫山遍野地去割又长又直的干蒿枝做火把。火把要扎得粗、扎得长,火把燃烧的时间越长越吉祥。

  当东南方启明星露面时,村村寨寨陆续点燃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神”仪式。各家各户男女老少打着火把狂舞放歌,震天地呐喊:“烧吧,烧吧,烧死你这吃庄稼的害虫,烧死你游荡的病魔,烧死你耍赖的瘟疫,烧吧、烧吧,明年丰收来敲门……”

  带上第一天宰杀的鸡的翅毛,边唱边向北边离自家房子较远的土坡或崖石边走,向着历年焚烧邪恶精灵的地方(一般在村子下方),一路抛着火把,抛了捡、捡了抛(意在轰撵驱赶一切邪恶精灵),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滚动的火龙。这时满山遍野火把在闪耀,火龙在山间弯弯曲曲、上上下下游荡,原野星星点点闪烁火光。来到焚烧邪恶精灵之地,人们各自为政,拆开火把、燃起篝火,把第一天晚上准备的鸡翅毛、鸡脚皮、鸡股骨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也随之焚毁。顿时,一股股鸡毛的焦煳味和蒿枝燃烧的清香味随着晚风在山野里弥漫开来。

  从1980年代初开始至今,在布拖和普格,我一次又一次目睹和亲身体验火把节,相机里,彝族小伙子火一样的激情、阿咪子火辣的眼神,让我的作品也有了生命的律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