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 来源:中国纺织
  • 关键字:机会,建设,技术
  • 发布时间:2024-04-21 09:53

  自从付重先进入锦纶行业以来,先后涉足机电领域、化纤生产管理、锦纶技术研发等领域。从一线电工到技术研发副总经理,他始终坚守奉献的初心,不断学习、实践、追求,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勤勤恳恳。经历18年的风雨历程,在永荣创始人、各级领导的栽培以及同事的帮助下,历练付重先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时俱进、创新进取的精神。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使这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工成长为集项目建设、生产技术、科创研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故事

  付重先的身上,既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有“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更有“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用他同事的话讲,他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奋斗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不平凡的故事。

  2006年5月,在哥哥付重亮(永荣锦江厂长)的介绍下,22岁的他加入永荣创造者工厂。当时正在安装先进的巴马格设备,他渴求学习先进的巴马格技术,不论待遇如何,应聘默默无名的设备保全工。入职第3天,便有幸参加FDY项目会议,会中得知此项目急缺电工,立刻毛遂自荐转岗到电工岗位。付重先虽然渴望高薪水,但他荣辱不惊,一如既往热爱工作,将奖励作为一种鞭策,工作更显得稳重。

  天时地利人和,恰逢许多贵人,很幸运每一位领导兼顾老师,使他技术得以启蒙。付重先回忆,每一位领导老师言传身教,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他深有体会地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傅求细求实的作风一直影响着他。在三期锦纶项目开始建设中,他负责项目电器安装调试。从设备调试到投产,不断向前辈、向巴马格工程师虚心学习,边学习边应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时间,他已经掌握了巴马格电器设备维护保养技能,从此与化纤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技术的成熟,市场前景看好,2007年集团率先入驻当时还是一片荒山的空港工业区,建设现在的永荣锦江。作为新人的他有幸跟随总工、总经理工作学习,在此开始了6年的征程。锦江一期项目开始建设时,他负责电器、公用建设模块。经过218天的日夜兼程,项目顺利投产。2008年,行业竞争逐步激烈,加上遭遇金融危机,那时期遇到的困难让他第一次有了与公司共苦的体会。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深知技术创新以及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个人使命,而技术创新需要学习更多的管理、财务经营等知识。从那时起,做任何事情他都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做任何事情均不离开数据管理,凡事通过数据来决定。同时,他也在心里为自己设定目标,建设的项目竞争力必须领先于同行业,生产成本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车间开满机产品能够销售出去。

  为取得锦纶龙头地位奠定基础

  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信任下伴随公司高速发展的平台,29岁的付重先调任景丰科技担任纺丝总监,负责景丰纺丝项目建设,在此开始崭新的6年征程。领导将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中的顶层设计交给他,沉甸甸的担子考验着这个年轻人。然而,他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习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他说创新是从联想而来的,在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中,原料投放是生产第一环节,传统办法是一袋袋人工填充,一袋物料大约是850公斤,即使是健壮的小伙子,工作8小时也汗流浃背。一次在他上班路上,身边呼啸而来的水泥槽罐车让他眼前一亮。于是,他与行业专家讨论,建议用槽车投料。通过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成功说服了专家立刻改变原有设计,在物料投发环节减少了80%的人工,物料可直接进入原料口,同时密闭输送减少污染,达到混料均匀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领导带领下,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驱动下,在公司创始人智慧决策下,项目设计期间他时常工作到凌晨。2014年9月18日,景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这次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却让他丝毫感觉不到疲惫。所有员工都知道他们的厂长是一个“工作狂”,经常一个人加班到深夜。他的口头禅是:这个很简单,对于努力的人来讲,一切都不是问题,自然一切都很简单。

  自从付重先主导负责锦纶智能工厂建设和工厂生产经营管理上,各项目保质保量并提前投产。初期由于是行业首家,规模和技术均无案例可借鉴。他带头组建培养团队,通过长达6个月的时间整合先进设备达到预期设想。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调试整合,建成了全球锦纶行业单一车间最大产能20万吨的智能制造工厂,首创锦纶DIO技术、大容量288头产线、槽车输送技术、WINGS卷绕技术、智能仓储应用、集约化厂房设计等新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塑造化纤智能制造新模式,构建“互联网+化纤”数字新生态,为国家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助力。

  2015年至2016年,他带领景丰科技公司先后荣获了“福建省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永荣股份取得锦纶行业龙头地位奠定基础。

  作为该工厂的主要负责人,付重先一直保持勇于创新、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基于自身对纺丝设备及纺丝工艺扎实基础上,自学工艺管单线图、纺丝设备结构、热量衡算等相关知识,守正出新研发出动能-热能转换大容量挤出技术、双喷单组件技术、WINGS 24头牵伸卷绕一体化技术等超百件的锦纶纺丝创新技术,其中“锦纶6智能高校生产及立体仓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搞企业的人都知道,产量和成本成正比,有句话叫“拧净毛巾中的水”。付重先能够做到在工艺设计优化的基础上更加优化,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更加降低。怎样把成本降下来,要在生产线上做文章。他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时绞尽脑汁,实现产量最大化。与此同时,为了降本增效,还成功建造了锦纶行业首套产能20万吨工业4.0标准智能制造生产线。

  首台套智能化车间每天产量达500多吨,年产能达20万吨。正常20万吨锦纶生产规模需要员工上千人,然而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仅需350工人,人力成本节省近六成,节约人工成本数千万元。从整体效益来看,智能化系统对景丰科技节能降耗、集约化生产产生的效益也十分可观:减少用电40%,节约土地及建筑面积66%。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付重先技术与管理的成熟,领导的十分信任与员工的满怀期待让他步入更广阔的舞台。公司的产品从2000吨/年规模滚雪球式的增长到60万吨/年,300倍的增长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付重先深知,只有持续的创新变革,企业才能保持活力,行业才能不断进步。2020年,在公司组织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建设时,他被任命为技术研发部副总经理,将设备技改上积累的创新生产经验灵活运用到产品开发上。他带领团队通过设备技改、纺丝工艺改良,持续创新,研发软硬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团队先后开发了超细旦纤维、仿棉纤维、石墨烯纤维、防蚊纤维、双色纤维、高强锦纶、凉感纤维以及一体化差异ACY、ATY、TTY、PA66等产品,形成的“三根纱”核心产品(“锦康纱”、“锦逸纱”、“锦生纱”)深受市场认可,为永荣锦江产品开辟了自主品牌。

  在开发锦纶6废丝再生纤维项目上,另辟蹊径,带领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深入调研考察,用三废和消耗更低的物理法通过反复在车间对设备进行技改完善,反复试验,结合纺丝方法最终制备出了与原生纤维相差无几的再生纤维,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循环与高利用率的统一,并克服了细旦再生产品生产率低效的困局,该技术目前已经在锦江实现产业化推进,年产量1万吨,以1吨再生锦纶6纤维大约可减少6吨原生石油消耗,减少3.2吨CO2排放计,实现真正意义的变“废”为“宝”。2020年,该项目成果“锦纶再生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公司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天津大学、东华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在化纤数字互联、高性能纤维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开展了包括“基于工业物联网的锦纶纤维智能生产系统研发与应用”、“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开发及应用”、“扭转层叠技术制备功能性锦纶纤维的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市或省级科技项目合作,并主负责建立“福州市专家工作站”、“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等创新平台,带领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在新材料领域自主研发生产了多款功能性母粒和原液着色母粒,加速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2年,他再次挂帅兼任项目经理,主持负责筹建子公司福建锦逸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数智化功能性绿色超纤产业园项目,开启新的篇章。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规划并筹建前纺、后纺、智能立体仓储三位一体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实现行业突破,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0万吨再生、功能性差别化PA6纤维新材料的生产规模,达到国内首创。

  智者抓住机会 成功者创造机会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经典名言形容付重先的成长之路,恰如其分。

  回望他的成长足迹,2006年22岁的付重先踏进永荣,翌年便独自负责电气设备设计建设,4年后走上项目经理位置。2013年调入景丰科技公司负责项目全面管理,那年付重先仅29岁。36岁时,他开始分管产品研发,即科创研发模块。饮水思源,他说是永荣成就了他的梦想。18年来他和他的团队荣获国家专利40余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他带领团队共完成968件提案改善内容,提交21项节能降耗改善方案,为公司节省大量用电、机器保养等费用,在多项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改革。相关节能改造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公司各项耗能明显下降。智能化生产带来的是生产效率领先,先进的设备、紧凑的厂房设计、高效率的智能柔性生产,使单位能耗降低约四成,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成为今天的研发部副总经理。不管是作为劳模还是公司高管,他作为一个标榜,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宣扬正能量,带动员工一起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他关怀下属,不定期组织部门团建活动,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经常给“新人们”分享经验,告诫年轻人不要浮躁,应该把心态放好,认准行业方向,发挥敬业精神,让自己沉淀下来,才能有所成就。采访结束,付重先满怀深情的说,我浑身上下都是铁,能碾几个钉?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企业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要感谢的人很多,挂一漏万。我幸运,我摊上了一个好企业,摊上了一个好团队,摊上一个好老板。没有他们支持,哪有我的今天?

  他说的实实在在,付重先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马不停蹄,不舍昼夜走上18年的永荣征程。未来,付重先继续坚持辛勤耕耘,不断攻坚克难,守正出奇,坚信要创造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会注视他的背影,且行且珍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