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挣青年”:“慢奋斗”的人生也精彩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生,精彩,奋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9 15:50
文/罗拉
“路可以小步走,水可以小口喝,钱也可以小笔挣……就这样积攒、奋斗、坚持,慢慢来,也有未来。”在过去半年,这段文本随着短片《小挣青年》的出圈,成为当前一个年轻群体——“小挣青年”的写照。
从“先挣一个小目标”
到“挣9块9毛也很好”
公园里,玩“猫鼠游戏”的一群年轻人在拔腿狂奔。在他们的手机共享定位中,有人是躲藏的“老鼠”,有人是追捕“老鼠”的“猫”。为了尽可能晚点被“猫”抓到,“老鼠”们会想尽办法各显神通:爬到树上,躲进厕所,甚至戴上潜水装备躲进水里。
一轮游戏大约能持续两小时,游戏组织者需要在前期组建社群、选场地、策划细节、制定优化游戏规则、准备道具奖品及其他设备、购买队服或手环、招募玩家、签订协议、购买单日意外险等等,整个策划组织下来,工作量和举办一场专业活动相差无几,对应的费用,是每位玩家收费9.9元。运营这样的游戏,是25岁的成都青年胖虎的工作。在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胖虎的同行们收费也都不高,大约每人9.9~16.9元。
9.9元的小生意,值得做吗?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多数年轻人会对此类既不赚大钱、听起来又不够“高大上”的职业摇头。彼时,强调“年少有为”是互联网流行故事的唯一脚本,人们热衷追捧的,不是年薪200万的大厂优才,就是95后的CEO、00后的CFO;随便一个咖啡馆里,身边聊天的年轻人都是某某青年商业协会主席或理事,谈论的都是A轮融资500万、B轮1000万的生意,俨然一副“谈笑间,上市指日可待”的局面。
但现在,年轻人的职业观和金钱观都在悄然改变,像胖虎这样做喜欢的小事情、小生意,快乐挣小钱,过松弛小日子的人日益增多,他们被称为“小挣青年”。相比从前动则千万起步的高谈阔论者,“小挣青年”正在跳出“唯金钱成功论”的狭窄价值体系,以更加有趣、更加多元的态度探索自己的人生。
硕士毕业后,在纽约一家petsmart(北美最大的宠物连锁公司)给狗洗澡的25岁女孩糖糖,学的计算机专业,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但在工作中她深刻体会到,如果继续从事这一行,自己的未来会有多卷。于是,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的她决定转向宠物行业,做一名宠物美容师,先从洗狗工认认真真做起。
洗狗是宠物美容师进阶前最基础的工作,时薪也最低。糖糖需要先和狗狗互动,观察它们的情况,再给它们剪指甲、清理耳朵、梳毛、挤肛门腺、洗澡、吹毛、戴蝴蝶结、剃脚毛等,听起来比较烦琐,做起来也很耗体力,但糖糖却做得很开心。她说:“因为对我来说,每天被狗子包围着,幸福感实在太高了。而且,洗完200只狗以后,经过考核,我就可以开始学习剪毛了,每天都在向美容师的目标靠近。”
有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小挣”故事:有人做“电商直播中控”,捧哏就是他们的赚钱方式,被称为直播界的德云社传人;有人给同龄人上门做饭,每次挣68元;有人接委托上门喂猫,每单挣50元;有人博士毕业不想搞科研,转而成为原创手工达人,在社交平台售卖自己设计并制作的耳环,每副几十元到百元不等;有人看见当代人的情感需求,成为玩偶医生,帮客人修复承载记忆的旧毛绒玩具;有人做手机入殓师,对客人的旧手机进行拆解、清洗,再根据手机零件和主人的故事进行设计,创造一件艺术作品。
在传统行业中,“小挣青年”也陆续入场。很多城市的商业区里,小店铺、小集市的主理人都是00后,他们发挥脑洞,把小生意玩出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小花样:馒头造型越来越潮,奶茶包装设计成打工人脸谱,更有卖玩偶的小摊主穿上青蛙服花式“卖崽”。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3职场人理想工作与求职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倾向于优先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倾向优先选择“钱虽少,但符合兴趣或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
“小挣青年”正在突破“唯精英论”的评价体系,也在改写躺平摆烂的消极态度,用笃定的价值和乐活的心态一点一点创造着自己的未来。
“小挣”式“慢奋斗”,
让世界更多元
那么,“挣大钱”不香了吗?这代年轻人为什么热衷“小挣”?
我们采访了在高校大门外开花式馒头店的媛媛。开店前,媛媛就职于一家建筑设计院,一个月最少有20天要熬大夜加班,陆续经历过项目黄掉、奖金打水漂、同事接二连三被“优化”,辛苦两年没挣来高薪,椎间盘倒是比收入还突出。意识到个体选择在宏观世界面前的有限,媛媛决定退出内卷,她说:“反正拼了命也不一定能挣到大钱,还不如做点开心简单的事,挣点清晰立见的小钱。”
面对纷杂的、不确定的大世界,像媛媛一样的年轻人选择了向内收缩,去过一种更确定的“经济适用”的生活,虽然钱少,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些好高骛远,追求一夕成名、一夜暴富,从而走捷径“翻车”,给社会留下一堆烂摊子的年轻人,被“小挣青年”引以为戒。“小挣青年”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回自己的节奏,给自己留一段足够稳健的成长周期,然后朝着目标,脚踏实地,稳步向前。
或许,对“小挣青年”来说,“小挣”不会是终身事业,只是一段初入社会的缓冲周期。但在这段逆社会时钟的特殊日子里,他们相信,人生重在体验和探索,认认真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在踏实磨炼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校准人生方向,就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和志向所在。
糖糖每洗好一只狗,就向自己的梦中情职“宠物美容师”更靠近一点点;设计制作耳环的手工达人锦年,在一笔笔“小挣”中,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建立年轻手工艺人的学习成长联盟,为保护原创发力。
“小挣青年”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更平等的职业观和更多元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职业不分贵贱,成功也不一定意味着拥有大量金钱和名利,能够在平凡的日常中创造小美好,享受乐趣和意义,同样是值得过的人生。
“小挣青年”期待更包容、
更成熟的社会环境
短暂的热搜褪去后,“小挣青年”的生活还在继续,看起来松弛有趣多姿多彩的工作,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糖糖分享了一个常见样本:“至少在现阶段,我们选择的还是一种相对来说逆社会时钟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不被理解——读了那么多书,却选择做挣小钱的低时薪工作,不是浪费教育成果吗?”
自由的B面,很多时候也意味着收入不稳定。做创意手工摆小摊不只有诗与远方,也可能有抢地盘纠纷与被驱逐的辛酸。一些“小挣青年”,经过多种体验仍找不到自己的热爱与目标,时间久了难免陷入迷茫,而且试错成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得起。
客观来看,这并不是一条适用于所有年轻人的路。但“小挣青年”的探索,让我们看到当代年轻人更加多元的价值观,以及贯穿在“小挣”行为背后的勤劳、踏实、坚持、乐观,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这样的珍贵品质都是托起人生的基石。
“无论是选择做一名‘小挣青年’,还是选择做一名追逐繁华名利的‘大梦想家’,最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找到自己的路,不要被‘裸辞’‘不上班’等网络热门标签迷惑,盲目跟风。”锦年说。
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说,“小挣青年”现象不仅是个体选择,也是社会公共议题。
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不应当只有精英叙事,还要有普通人认真努力后过上自己意愿生活的故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如何从公共政策和制度方面帮助“小挣青年”,让他们走得更好更远,是整个社会仍需继续思考的命题。